姚景源:中国经济三期叠加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 2021年11月04日 09:07

视点

姚景源

我们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4万亿元刺激经济副作用的消化期

可能大家没时间像我这样专门研究中国经济形势。2014年已过去了四分之三,上周二(10月21日)公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基本运行状况,中央电视台邀请我到现场去作解读,我讲了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有三大亮点,也就是三个重要成就。

第一,国民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7.4%。这个数字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解读,一是仍在预期目标之内,预期目标是7.5%左有。什么是7.5%左右?也就是7%至8%之间上下浮动0.5%。(李)克强总理在德国的一次讲话中提到,高—点、低一点都叫7.5%左右,7.4%的增速仍在预期的区间内。

倘若把7.4%增速拿来与世界经济做比较,速度仍较快。放眼全球经济,欧洲增速2%左右,美国略好些,巴西、南非和俄罗斯难度很大,增速在1%左有。印度高一些,但它预测不会超过6%。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物价基本稳定。现在社会上的一个敏感问题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老百姓意见最大。我听温家宝总理讲过,他说他在中南海工作20多年,深感有两件事可以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一是腐败,一是通货膨胀。

今年年初我们确定目标要把通货膨胀控制在3.5%以内,今年前9个月是2.1%,应当讲物价上涨总体遏制住了。如果用2.1%的物价上涨预期来看世界经济,俄罗斯和印度都是9%,巴西和南非在6%左右,因此,总体看,稳物价取得较好成绩。

第三,就业,今年是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就业压力有5笔账要算。一是今年有727万名大学毕业生要工作;二是有中专毕业生400万人;三是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四是越来越多学子从国外回来工作;五是初中考高中和高中考大学没考上,又不准备复读者要工作。这里还没包括农民工。

仅这5笔账,要满足基本就业需求,今年必须新增就业1000万。去年起草文件时,甚至今年拿到两会上讨论,这个指标大家心里最没底。但从实际情况看,7月我们实现新增就业737万,9月底这个数字是1082万,我们已经完成年初目标。就业状况总体良好,这是宏观经济的最大成绩。

两个红利消失

接下来谈问题。问题还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讲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讲,我们要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适应新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三期”叠加。所谓“三期”,就是我们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4万亿”刺激经济副作用的消化期。

所谓增长速度换挡期,就是中国经济要像汽车一样换挡,由过去的高速挡换成中高速挡。换挡的原因,一是客观经济规律使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长时间保持高速增长,中国高速增长已经30多年。二是我们面对着很多新问题和更深层次矛盾,要求经济增长速度换挡。

这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打个比方,我们知道过去改革是靠两个红利,一是改革红利。经过30多年发展,习近平同志讲,现在改革已到深水区和攻坚阶段。所谓深水区,过去中国改革就像(邓)小平同志讲的“摸着石头过河”。现在,这个水太深,这块石头我们摸不到了。

所谓攻坚阶段,习近平同志也讲过,就是面对改革,好吃的肉,容易吃的肉都已经吃光吃净,现在改革面对的是难啃的硬骨头。因此,改革要想让它继续释放红利,继续支撑中国市场经济增长,就特别要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和环境,而增长速度换挡就是这个目的。

二是人口红利。我曾经讲过,毛主席给邓小平留下中国市场经济30多年高速增长,就是从1970年代和1980年代开始的这几亿小青年: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但是现在人口红利消失,2013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233万,2012年净减少345万。

换句话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在以200万—300万人的速度减少。这样导致一个突出问题是劳动力价格迅速上涨,全国农民工平均工资2010年每月1960元,到2014年6月每月是2773元,劳动力价格每年以15%至20%速度上涨。

本来经济工作目的是改善民生,增加城乡经济收入,但如果这个收入是由于劳动力素质提高,进而劳动生产率提高,创造财富增加,这是良性的。反之,如果因为人口红利消失,由于单一劳动力供求出现问题,而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则是恶性的,直接构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所以,现在企业最难的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

其实大家都比较担忧,今年中国经济可能下行。比较典型的是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3%。最严峻的是出口,2013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长18.4%,而今年一季度则降为3.4%。从去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一年时间全国出口下降21.8%。还有人民币,是连续十年升值,2013年人民币累计升值3.1%,今年一季度累计贬值3.4%。

当然,汽车主要不是靠出口。我国主要出口七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包括纺织、服装、箱包、玩具、家具、鞋和塑料制品。这七大劳动力密集产品201 3年一季度增长22.2%,今年一季度仅增长0.2%。你注意算账的话,从22.2%下降到2%,这是10倍;从2%下降到0.2%,又是10倍;10乘10就是100,下降100倍。什么原因?主要原因就是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加剧上涨,导致企业相当困难。

老龄化迅速来临

一方面,人口红利消失;另一方面,老龄化迅速来临。十年时间,我国80岁以上老人数量翻了一番。过去说70古来稀,现在80岁的老人,基本家家都有。这是好事,说明经济发展,国民体制健康有了根本性进步。到去年年底时,中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迄今中国是全世界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

但问题是,如此迅速到来的老龄化,养老问题怎么办?一般来说,我国养老有三个途径。其一,全国养老金平均水平每月不到2000元,还没做到全覆盖。其二,靠子女养。但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从一开始我就不同意它是基本国策。基本国策是改革开放,怎么计划生育也变成基本国策?何况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基本国策,独生子女政策怎么能叫基本国策呢?确实是个问题。endprint

两个小青年将来面临的可能不是4个老人,而是8个老人,再往下推或者是16个老人……按照人口结构模型往下推导,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占全国总人数的1/3。你想想,1/3都是老太太和老爷子,这个社会怎么办?政府和社会也养不了。

发达国家到这个老龄化程度时,人均GDP是几万美元,我们现在是多少?6800美元,所以我们是未富先老。

去年我在上海开会,听别人讲了个故事。美国有位女记者,化装成一个老太太,拿着很重的行李,老太太拿不动,求人帮忙,结果求谁谁也不帮,没人管。后来女记者把妆卸掉,还原成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还拿同样的行李,这次很多人抢着帮忙。讲故事的同志说,老龄人缺少关爱,不只我们这里,美国也这样。

他讲完话后我发言。我说,为什么老太太拿东西没人管,而年轻漂亮姑娘拿东西就抢着帮忙?原因无外乎就是年轻漂亮姑娘比老太太多一个“年轻漂亮”。我们要想让老太太拿东西有人管,有人抢着帮忙,必须研究体制和机制,让老太太比年轻漂亮姑娘多一样东西。多什么呢?很简单,一样东西就行了,就是钱。老太太有钱,谁帮老太太拿东西就给小费,1万不行,就给3万或者5万。

只要让中国老龄人有钱,一切为老年人服务的人间奇迹都能被创造出来。这是我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做得到。作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要求我们查实情,讲真话,献良策。最近我就在为献策做准备——今后年轻人赡养长辈的支出可抵扣他个人的所得税。比如过年过节给老头老太太买了件羽绒服,就可以抵个人所得税。也有人不赞成,认为这是自己的义务。我说,义务是义务,但它弘扬道德,解决老龄化问题,这是一个大事。

4月我到日本,在名古屋大学参加安倍经济学讨论会。日本经济也是经过高速增长后掉下来,已连续30年低迷,日本人称为“迷失或者低迷30年”。一位日本教授讲,日本经济为什么迷失30年?一位专家讲得好,他说,你到商场去看看就知道,日本商场销售的老龄人尿布数量超过新生婴儿尿布数量,经济就下来了。现在我们提二胎有条件放开,中央已通过,十八届三中全会批准,但到各个省还要盖很多章,就是不愿意盖。养老问题是大问题,否则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受制约。

不能直接掉到一挡

再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资源环境不堪重负,包括雾霾。上周我收到一条短信,写的是“今天雾霾,千万不要出门,要出门,别人给你一巴掌,你转身看不到人”。网上还流传着一个北京小青年写的段子,“因为雾霾,我们已经看不到天安门城墙上挂的毛爷爷的像”。然后有人给他回复了一段,说“我这里比你更严重,因为雾霾,我已经看不清100块钱上毛爷爷的像了”。

讲个数字。我们对癌症发病率做过统计,从1950年代开始,中国癌症发病率排第一位的是肝癌,因为过去营养不良,加上肝癌是传染病,一直排第一。但现在,已经证实肺癌取代肝癌,排癌症发病率第一位。联合国卫生组织明确表示肺癌跟环境相关,显然这种状况不可持续。

今年5月高考,有家长问我,孩子考什么专业好。我说,要让孩子将来有用,我建议你报医学肺科。别小看现在念四年本科,再本硕连读,一共8年。8年后,中国经济形势可了不得,显然中国增长速度要换挡。

但中国经济换挡有两个重要问题。

首先,搞汽车的人都知道,换挡是常识,你不能从五挡直接换到一挡,否则车完人也完,你得从五挡换到四挡。回过头来,再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的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就是保证从五挡换到四挡。(李)克强总理说,中国经济增长有个上限,有个下限,我认为换挡期主要是下限风险,一定要保证五挡换四挡,而不能直接掉到一挡。

其次,关于中国经济增速,现在还有争论。有人说掉挡没问题,我们要追求效率和质量;有人说掉到一挡也不怕。我不赞成这些观点。我认为,我们还要保持一定增长速度,因为政府可以不要GDP,但企业不能不要利润,老百姓不能不提高收入。

所以,你说增速掉下来,用质量和效率,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来对冲,但质量和效益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我们这种粗放管理,这种结构状况会延续一段时间,还是不能低于一定速度。这个速度,我坚持应当在7%以上,不要低于7%,低于7%就要想办法,否则整个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城乡居民收入都会遇到问题。

农业太薄弱

第二是结构调整阵痛期。

结构确实是个大问题。习近平同志前段时间明确讲,结构调整这道坎我们必须得过。就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农业,极其薄弱;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层次太低。

我们都是搞工业的,对农业情况可能不太了解,中国农业实在太薄弱。我们粮食十年丰收,2013年粮食总产量12000亿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去年进口粮食超过7000万吨。现在粮食产量提高主要靠单产,这是什么概念?单产提高我们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我们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是美国的4倍,印度的3倍。

所以,现在农产品都不好吃。不但不好吃,还导致土壤品质恶化,接着就是污染,一直污染到地下水。我们讲环境污染,其实很多人没有关注农业污染,这是个大污染。

前国务院副总理同良玉曾作过总结,为什么粮食连续十年丰收?9个字: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仔细读读这9个字,你就能看出农业风险何在。最大的风险是“天帮忙”,但这天不是党员,也不归我们管,你下文件也不管用,人家帮你十年忙够意思了,今年有点不太帮忙。今年河南大旱,吉林和辽宁也干旱,幸亏黑龙江好些。

此外,农业组织化规模程度太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2.8亩,按照家庭承包(一家一户)来算账,85%的农户在10亩以下。这么一个千家万户小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如此之低,你抵御不了市场风险。还有一组数据是“456”——中国农村有4000万留守老人;5000万留守妇女和6000万留守儿童,4000万加5000万加6000万就是1.5亿,他们都在农村。endprint

还有就是机械化程度低。我在新疆调研摘棉花,用人摘,原来摘一公斤可以赚0.4元~0.6元,现在涨到2元多。即使能挣2元多,也找不到人。原来基本是从安徽、四川、河南乘火车去摘棉花,现在都不去了。美国摘棉花全用机械,还有以色列,摘西红柿都用机械,而我们摘棉花的机械远远不足。

再看北京劳动力市场变化,看汽车的和擦汽车的,30年前还有北京人干。后来变成安徽、湖南、湖北人干,现在北京家政市场基本是甘肃人。什么意思?再往西就没人了,这是劳动力价格变化。

工业只是大

第二产业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大。整个工业确实很大,按照联合国要求,各个国家都要统计440种重要工业产品,中国有281种产品产量世界第一。2013年中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机床占38%,造船业占40%,发电设备占60%……都是世界第一。

最简单的是服装出口。中国服装出口了不得,全世界70亿人,除掉中国13亿人,还剩57亿人,我们现在服装出口数量是每年给这57亿老外每人做3.5件衣服,再加上两双鞋,这么大的数字。但问题在于,我们大而不强,基本都是处于国际分工的下游,缺少核心技术。比如给全世界每人每年平均做3.5件衣服,基本都是贴牌,我们就赚微薄的辛苦费。

我去沈阳机床厂调研。机床厂讲我们机床产量世界第一,确实很令人振奋。但另一方面,高档数控机床95%要靠进口。还有铝,我们是第一大国,但飞机上的铝,绝大部分要进口。钢铁也是,最好的飞机上用的承重钢完全进口,国内生产不了。

还有苹果手机,最近iPhone6出来,苹果手机相当数量在中国广东、江苏、四川、河南生产,但它的利润49%归美国,30%多归日本,还有大概10%归韩国。我们才拿多少?3.63%。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核心技术。包括自主品牌,我们的创新和技术进步,确实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期待和要求差距太大。

现在发牢骚的多。—上网,一片骂声,研究问题不够。最近我到日本,就有很深的感慨。日本人研究问题值得我们学习。同样是老龄化,我们是牢骚一片,但日本人把它作为市场来研究。

我在日本看到一个很小的东西,放在冰箱上,起什么作用?家里老头、老太太一开冰箱,这个小东西就能把开关冰箱的信号发送到子女的手机上。孩子一看手机,如果老爸老妈频繁地开关冰箱,看起来能吃能喝,就没事。如果说一天也不开冰箱,接不到信号,可能是坏事,是不是躺着不行了?赶快跑回家去看看。它就起这么一个作用。

这个东西我们不是生产不了,而是没人干,没人想。

创新不行

我们第二产业创新不行,这是核心问题。9月,习近平同志在政治局会议上再三讲创新;(李)克强同志在大连达沃斯论坛上讲创新刻不容缓。会上有记者让我解读一下怎么理解“刻不容缓”。我说,这还用解释吗?一刻多长时间?15分钟。

我特着急的是什么?现在你干好事都没干坏事的有创新精神,干坏事的全是高科技,什么电信诈骗、假冒伪劣、三聚氰氨……前一次开会,讲循环经济,让我发言。我说,什么是循环经济?现在中国真正做到循环经济的就是地沟油,人家循环了,直接从餐桌上出去又回到餐桌上。

可能大家都知道一个概念,就是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千万别以为这是件容易事,200多个国家,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不到20个。归根结底,越过的都要靠创新,靠技术进步,这是核心。

第三产业目前占整个国民经济比重的46%。单看这46%可能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如果跟国际做比较,美国是80%,我们跌了一小半。如果把非洲算上,全世界平均水平是60%。我们第三产业不但比重低,层次也低。

一说三产服务业,就是餐饮业。还有一个,从南到北,从哈尔滨到海南岛,全国人民都足疗。前段时间我去长沙,晚上吃完饭后说出去,我问干吗?他说,晚上长沙是一半人给另一半人洗脚,号称脚都。我不是反对,因为可以吸纳就业,满足需求,创造商业繁荣。但档次太低,我们特别需要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包括什么?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物流。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物流,国务院为什么老盯着物流,并采取那么多措施呢?2013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是10万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而现在发达国家物流总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基本是8%左右。什么意思?如果把我们物流水平提高到发达国家水平,按照现在的账来算,我们总费用要降一半。按照去年的账来算,就可以节省5万亿元。这5万亿元其实就是上游工业企业的利润,下游又可以成为对消费者的让利空间。

产能过剩

当务之急是产能过剩。钢铁我们超过10亿吨生产能力,2013年生产7.78亿吨,价格一路下行。钢铁利润最低时,一吨钢利润只赚0.43元,还不如卖根冰棍挣钱。水泥生产能力是30亿吨,2013年生产24亿吨,生产能力闲置6亿吨。

最惨的是煤炭,一吨煤的价格比2012年最高时掉了360元。你别小看这个数字,如果算大账,全国一年煤炭总产量36亿吨,36亿吨除12),360元,这个行业上万亿就没了。因此,现在煤炭企业70%亏损,30%欠发工资。

年初我参加一个煤炭会议,我提出一个建议。我说,这种状况下,你还不把进口堵死?现在越南、印尼大量的廉价煤都进来了。他们说,这是WTO谈判时的承诺。我说,国家都到这地步了,工人下岗,你不保护我们,还在讲什么WTO?WTO对我们没利,我们就不能干。煤炭从下个月开始征进口税,但有点晚了。

不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一些新兴产业,如风力发电也都如此。现在要再找个不过剩的产业都很难。中央提出四个一批:改革提升一批;消化一批;淘汰一批;转型一批。但这四个一批有代价,有成本,有痛苦。

我到河北唐山做调研,一提唐山大家就会想到地震,唐山钢产量已经超过欧洲,现在很困难。我了解到,一个钢铁企业十年工龄的工人一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你说怎么办?当地政府说,我们不要政绩,不升官,不要财政收入,打算过苦日子,但如果真压下3000万~4000万吨钢产能,直接间接就业人数就涉及20万。这怎么办?endprint

减少阵痛

本来社会矛盾就很复杂,相互交织在一起。再凑上个十万人失业,确实不好办。回过头来再理解习近平同志上个月讲的一段话,我们还是要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这是很科学的思维方式,我们不要单方面的思维方式,必须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社会都不稳定,肯定会有一系列难题。所以,我主张结构调整阵痛期要减少阵痛。

我去医院看牙就很有体会。我的牙发炎,大夫说给你拔了'再给你种。我想,这不就是结构调整吗?结果一拔牙,我有三个体会。

第一,我往拔牙椅上一躺,小护士就说,你这牙不能拔。什么原因?血压高。我当时真不好意思。我这么大岁数了,什么都经历过,在小护士面前还吓得血压升高,太让人见笑。后来医生说,你不要不好意思,抽样调查,80%的人躺到拔牙椅上,血压都会上升。我就想,结构调整讲得太残酷,就像牙似的,还没拔就把企业吓成高血压了,现在企业普遍面临这个问题。

第二,拔完牙后一点不疼。为啥不疼?因为打了麻药。所以结构调整阵痛期,我们应该打点麻药。你不能因为调结构,而把企业调破产,调倒闭了,那也不行。

第三,交钱时我才知道,拔牙属公费医疗,但种牙要自费。我想想也有道理,结构调整得考虑公费医疗,得有政府补贴。为什么?对一个企业来说,它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概念。产能过剩是一个宏观概念,是全社会概念。一个企业为了全社会经济供需平衡而压缩产能,这个钱得政府补贴。我特别主张北京汽车报废办法,黄标车报废,政府要给补贴,当然这个钱很少,应该多,要增加,但毕竟是用一种经济办法来解决环境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还不能急。

两个副作用

至于刺激经济政策剐作用的消化期,当年4万亿(元)的投资,到现在有两个突出的副作用。

首先,我们票子发多了。经济学定义为广义货币M2,2010年是15万亿元,到2013年底是110万亿元。什么概念?票子总量增长7倍多。这就能理解为什么房价疯涨,为什么通货膨胀?归根结底都是货币问题。我估计今年还得增加10万亿左右。我们票子总量世界第一,增速世界第一。当然我们有特殊情况,如策略对冲等,但这么大的流动性,这是一个风险。

另一方面,我们又闹钱荒,企业还是融资难、贷款难,民间利率还那么高。本来这两件事不应同时出观,因为这么大的流动性,应该是利率往下,贷款融资容易。为什么会这样?这说明我们现在资金错配,所以,要按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这个旱情释放流动性,得降息降存。但100多万亿的票子数量,让它不敢干,这是洪水猛兽,谁知道这会出什么事?

现在出来一个定向(指定某一个金融领域或金融行业)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面向三农,面向实体经济,面向中小企业。但操作起来很困难。货币像水一样,你让它定向流动,它很难定向。打个比方,就像家里的姑娘,你让她定向找对象,爹妈给她定了,但她还有她的主意。我觉得很难,这种状况给宏观政策造成空间有限。

再就是地方政府债务。到2013年底,全国地方政府一共借贷17.9万亿元。问题在哪里?去年到期占28.98%,基本都还不上,这就攒到今年。今年形势大家都知道,你说他怎么还?就不断地往后推,风险延后。地方政府风险在哪里?一是增速太快,地方政府债务2006年才5万亿元,2010年是10.7万亿元,到2013年是17.9万亿元,就是三年翻一番。如果不遏制住,那是了不得的风险。

地方政府借债,相当部分政府在借钱那一天就没想着要还。我也在地方当过一把手,也借了不少钱,我知道这是体制造成的问题。有些地方政府说肯定还钱。怎么还?他把希望都寄托在土地上。但显然这又是一个问题。

所以,因为这“三期”叠加,我们恐怕还要延续三年五载。有人问,我们一年半载能不能挺过去?我认为很难。

两大产业都遇到问题

再来讲汽车。

进入2000年后,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是消费结构升级。为什么这十多年经济增长这么快?就是消费结构升级。更具体些,就是中国进入一个由衣食向住行升级的阶段。所谓住行,就是两大产业,一是汽车,一是房地产。这十多年来,这两大产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这两个产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产业链较长,相关行业多,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大。

以汽车为例,它涉及150多个行业。上游有钢铁、电子、化工、橡胶、玻璃,加一起就是100多个行业。可以说,没有哪个行业像汽车这样,有这么长的产业链。从就业看,它上有院士,下有擦车看车者。

但今天,这两大产业都遇到问题。房地产情况大家都知道,全国新开工项目的销售额和销售量都在下跌。最近采取了些措施,除北京和上海外,其他城市都取消限购和限贷。即使这样,我认为也不可能出现价格反弹,总体下行趋势改变不了。

我的问题是,美国这100多年来,汽车和房地产发展至今,还是支柱产业。而我们这十几年就要把这两个发动机给整灭火,特别是汽车,谁的责任?我不赞成现在很多人都把汽车妖魔化,比如污染,比如交通拥堵,都是汽车惹的祸。交通拥堵你得修路,你看看东京和纽约,人家城市道路面积占整个城区面积接近25%,而北京才占13%。这是其一。

其二,管理水平太低。交通管理是门大学问,需要设计。我专门做过调查,哪所大学设有交通管理专业?问来问去,都没有。这样怎么能管理好交通?我们不去研究这个问题,相反,又是限购,又是摇号,好像很公平。什么都摇号,这是中国最大的不公平。

我们确实得研究汽车行业,怎么样让这个发动机继续强劲有力。可以说,汽车工业为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稳定做出大贡献。前三季度全国工业增速是8.5%,汽车工业增速为12.5%,高出4个百分点。这很了不起。到9月,我们每天生产汽车7.2万辆,而1978年我们生产汽车14.9万辆,现在一天产量等于1978年的半年产量。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要想办法让汽车这台发动机更加强劲有力。

已到走出去阶段

说到自主品牌,我有个观点。中国企业已到走出去阶段。—方面,走出去很重要;另—方面,我们也有能力。

最近我专门到福耀玻璃搞调研。我请曹德旺给我讲讲,在美国做汽车玻璃和在中国有什么区别。他说,他在美国已经收购5家工作,5家都赚钱。美国工人工资是他在昆山工厂工人工资的5倍,但美国工人素质好,劳动生产率是我们的3倍。美国的煤、水、电、气价格很低,基本是我们的一半。但最便宜的是资金成本,2%的贷款随便用,而国内12%也拿不到,还得给银行送礼。这样他在美国投资9亿美元,控股5家企业,盈利状况都比国内好。

刘永好搞农业,他到澳大利亚去养牛、养羊。我们解决不了牛羊肉问题,特别是牛肉。牛跟猪不一样,猪一窝生20~30头小猪,而牛一窝只能生一个,连双胞胎都没有,而且就像人怀孕一样,要10个月。我国牛肉属畜牧型,劳动人民出身,不属食用型。所以很难。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最近几次开会研究牛羊肉问题,由于供给不足,在青海和新疆一公斤牛肉价格已涨到60元,大家反映强烈。

还有江苏红豆集团,原来搞过摩托车和轮胎。现在他把柬埔寨西哈努克港拿下来了,柬埔寨工人工资一个月才100美元,相当于600多元。所以我想,我们汽车业是不是也这样。前段时间我参加东盟会,东盟几个国家加一起,年产汽车44万辆,正走向汽车消费高峰。

我们自主品牌能不能也走出去,国家正在制订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这是一个思路。endprint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