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加速海外并购晋级智能化全球顶级企业

汽车纵横 / 2020年03月04日 02:34

视点

陈琼

2月2日,均胜电子公告称,其上市公司以11亿美元,先后并购了美国和德国的汽车零部件巨头——百利得汽车安全系统(KSS)以及TS道恩公司的汽车业务。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将进一步加强均胜电子在汽车安全、智能、环保领域的全球战略布局,促使其步入汽车智能化全球顶级企业行列。

11亿美元连下美德两城

根据并购协议,均胜电子将通过新设立的美国全资子公司Knight Merger Inc.(简称“Merger Sub”)合并美国公司KSS Holdings Inc.(简称“KSS”),Merger Sub将并入KSS且终止存续,KSS将作为均胜电子的全资子公司继续存续。

与此同时,均胜电子还将联手其德国子公司Preh Holding GmbH(简称“普瑞控股”)共同向德国TS道恩收购其从事汽车行业模块化信息系统开发和供应、导航辅助驾驶和智能车联的业务。

据悉,拟募资金将分别用于合并KSS公司(9.2亿美元)、对KSS增资(1亿美元)、收购TS道恩的汽车信息板块业务(1.8亿欧元),以及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6.6亿人民币)。由于上交所将对相关文件进行事后审核,公司股票因此继续停牌。

均胜电子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全球并购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尤其是在主动安全、汽车信息系统和新型HMI(中控系统)方面。借助对KSS的收购,均胜将成功进入汽车主动、被动安全领域,完善公司在汽车安全的全球化布局。TechniSat汽车业务的并购,将增加智能导航系统和一系列车载信息系统的竞争力,通过协同效应,为整车厂提供更加完整的HMI解决方案。

据了解,作为安全气囊、安全带和方向盘等汽车安全系统和其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及制造领域的全球领先者,KSS的产品已广泛用于全球60多个客户的超过300种轿车车型。该公司2015年营收达超过15亿美元,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之一。

KSS总裁罗冠宏在谈到此次并购时表示,“这次并购是一次完美的结合。KSS过去已经取得每年20%的复合增长,我们希望以后能够发展更快。”此外,方源资本、Crestview及加拿大退保基金作为KSS现有股东都认为均胜是家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将使KSS迈入新的台阶。

另一收购标的TS道恩创始人及总经理PeterLepper则认为,均胜电子的核心技术以及广泛的客户基础将为其未来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据财务数据显示,TS道恩2015年销售收入约4.5亿欧元。

近年来汽车行业“安全、智能、互联和新能源化”成为主流,均胜电子一直致力于这一领域。通过本次并购,该公司营收来源将更加多样化,营收规模将超百亿。

该公司董事长王剑峰向媒体表示,“后续均胜电子将做好这两个公司的整合工作,并承诺加大对这两家企业的持续投入。通过均胜电子旗下的汽车电子事业部、汽车安全事业部和汽车功能件事业部的协同发展,打造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

链接:

美国KSS世界顶级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之一,产品含被动安全、主动安全、智能驾驶有关产品等。该公司在全球4大洲14个国家建有52处运营场所,包括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销售公司,拥有约11000名员工,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建有5处主要技术中心,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全球化公司,其评估增值率高达1388%。

KSS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46亿美元、15.93亿美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939万美元、1649万美元。根据标的资产2016年业绩预算规划,其2016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7亿美元,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约7000万美元。

德国TS道恩其汽车信息板块业务主要包括车载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服务业务,主要产品有导航驾驶辅助、智能车联、影音娱乐、车载在线云服务等,该部分资产的评估增值率为94%。

Ts道恩在近两年分别实现了营业收入2.27亿欧元、3.96亿欧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166万欧元和1034万欧元。据其2016年业绩预算规划,其2016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4.8亿欧元,预计实现净利润约1300万欧元。

均胜电子发展历程

初创岁月(2004年-2008年)

2004年,王剑峰先生创办宁波均胜汽车零部件公司。创立伊始,企业就确立了与汽车制造主机厂同步设计开发的发展理念,产品涉及发动机进气管、洗涤器、空调出风口等。到了2006年,公司开始为大众、通用、福特供贷。

晋级核心供应商(2008年-2010年)

均胜于2008年晋级成为大众的A级供应商,同时成为通用的全球供应商。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在逐步确立了产品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崭露头角。

全球化发展(2010年-2011年)

2010年,均胜与德国普瑞合作,成立宁波普瑞均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2011年6月,公司成功并购普瑞公司,被评选为年度中国十大并购案之一。至此,除了在国内宁波、上海、长春、成都设厂或研发基地。

新征途(2011年至今)

2011年12月,公司借壳上市,进军中国资本市场,成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性汽车电子股份公司。产业和资本的完美结合助推企业在汽车智能化和汽车新能源领域更快的发展。

并购步伐不曾停歇

据悉,目前均胜电子除了是宝马核心供应商之外,他的客户还有保时捷、奔驰、奥迪、大众、通用和福特等汽车制造商的A级供应商,并屡获保时捷、大众、通用等汽车制造商优秀供应商奖,公司还与佛吉亚、博世、伟世通等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紧密合作。

回溯均胜电子的历史不难发现,这家民营企业在并不算长的成长史上,每一次飞跃式的发展背后都有海外并购作支撑。

2006年,均胜电子收购了上海华德公司,2011年,公司并购了定位于高端汽车电子市场的德国普瑞公司,还被评选为年度中国十大并购案之一。同年5月份,公司完成了对辽源得亨的重组方案,成功借壳上市。2012年,公司通过增发方式注入德国普瑞,同时进行资源整合,成立汽车电子事业部及汽车功能件事业部。2014年,均胜电子收购了德国IMA及QUIN两家公司,实现功能件事业部的欧洲布局。

均胜电子为何如此热衷并擅长做国际并购案呢?

“实际上,在2009年的时候,我们周边做塑料零部件的民企就已经非常多了,如果我们在这条路走上继续走,肯定碰到很多的壁垒。同时,行业内部也很难突破,所有高平台、高利润的领域全都把控在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手里,例如电桩、西门子、伟世通等。此外,由于OEM的规定限制,中国企业的进入行业的渠道几乎被屏蔽了,这样我们根本无法拿到相关订单。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必须突破技术壁垒,而最快的方式就是去买拥有技术的海外公司。”王剑峰如是说。

民营企业何以成功逆袭

如何将收入囊中的海外知名企业迅速为其发挥效能?这是中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后普遍面临的难题。

“做得好,一步登天;做不好,打入地狱”。

无不例外,均胜电子也曾早到不少质疑。在其收购德国普瑞时,就有人将其与TCL收购汤姆逊作比,断言均胜难逃绝大多数公司并购都失败的命运。

但是均胜与普瑞、TCL与汤姆逊之间毕竟不具备完全可比性,普瑞无论所属的行业,产品先进性,还是经营管理水平都是非常好的,意识到这一点,均胜决定给予普瑞很大的自主权,不干涉日常经营管理,只对其发展战略进行规划。这个决定背后蕴含着均胜的这样一种逻辑,既然他们管理这么好,那就最好能继续管理下去,如果这些“土著”都管理不好,那还有谁能管理好呢。均胜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维护着管理团队的稳定。

“为了更好地激励高管团队,最近我们把德国普瑞部分股权转让给德国普瑞管理团队的25人。如果他们在五年后业绩做到一定的程度,我们会回购这些股权。我感觉我们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里面第一个采用股权激励的,而且我们的股权激励包括销售、技术等综合能力的增长,不单纯看销售和利润。”王剑峰说。

充分的自主权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均胜派去高管到德国,在不同的职位工作。有人曾好奇地问王剑峰:“你是派他们去监督吗?”“不,是沟通。”王剑峰断然否定。

如今,均胜电子的海外业绩十分抢眼,王剑峰告诉记者,“甚至于一些德国银行都要给我们贷款”。

对此,招商证券研报认为,均胜电子的营业额主要贡献来自于普瑞高增长、Quin的并表及工业机器人业务高增速。“国内汽车整体行业增速进入低增长阶段后,公司通过业务外延并购有效对冲了外围行业影响,不但保持了高增长,外围并购标的按本币计更是达到了28%的同比增速,大大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及标的并购前水平。同时,通过并购引进技术及整合,公司自身利润率实现逆行业增长,三季度的毛利率达到24%,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净利率也同比提升,均源自于公司HMI产品的规模效应、高端功能件及工业机器人的人物收入增加。”

对于未来的发展,王剑峰有十分清晰思路。他说,均胜电子还将依托国内资本市场的平台,加快并购海外龙头企业的脚步,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攻破行业壁垒,同时使其保持在驾驶控制系统里面全球领先的地位,进一步扩大销售,成为全球前三的供应商,专注于人机交换,自动驾驶、辅助驾驶、车联网等领域。我们着重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系统的开发,一直保持在这个领域全球技术第三位,拓展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业务的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均胜电子也在不断的增加研发投入,目前,其在中国、欧洲以及北美都已建立新的研发中心,实现三地互动。

人物:

王剑峰

均胜电子董事长,浙江宁波人

经历1993年的燥热后,1994年中国经济增长回落。深受宏观经济影响,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遭遇了一场寒流。

与众多的乡镇企业一样,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王剑峰家族成员创立的一家主营汽车电子紧固件的企业在这场寒流中首当其冲地承受了冲击。对风险极端敏感的银行很快感受到了丝丝寒意,开始紧缩银根,催还贷款。

王剑峰毕业于杭州美院,此时他正经营着自己的画廊。家族企业举步维艰之际,这个20出头的年轻人,接过了传承家业的接力棒,从此开启了他的商业征途。

或许是从家人那里遗传了良好的商业基因,又从小在宁波浓厚的商业氛围中耳濡目染,加上王剑峰勤奋好学的精神,很快他的经商天赋开始显现,从紧固件起家,然后慢慢扩充产品线,至1999年这家小厂销售收入已达几百万。

虽然家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王剑峰却越发觉得局促,深感以自身现有的状况继续经营,只能小打小闹,很难做大,更不用说为高端的汽车厂商进行OEM生产了,于是,与优秀供应商合作的愿望在他心中日趋强烈。

1999年,天合公司正积极地为在中国推广其更多的产品,寻觅合适的中国企业进行合资。经人介绍,双方接触后一拍即合。王剑峰向天合出售绝大部分股份,与天合合资成立宁波天合紧固件公司,自己出任中国区的总经理。

借助国际化的平台,王剑峰不仅初步具备了国际视野,对文化融合,OEM的规则……也逐渐熟悉。他也许至今都难以忘怀,第一次被公司安排在底特律参加全球供应商会议时带给自己的震撼。

五年积累让王剑峰羽翼日益丰满,2004年,王剑峰卖掉了剩余的股份,离开天合,成立均胜汽车零部件公司。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