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企业多路径转型解羸弱之困

汽车纵横 / 2019年05月30日 10:55

视点

陈琼

正向开发做透细分市场

过去常有论调说,中国汽车工业进步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缺失,这也给零部件企业扣了个“拖后腿”的帽子。与整车厂一样,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也是从模仿开始的,把国际上做得好的产品拿回来模仿消化吸收,同时也在逐步向正向开发创新转型。

一部分零部件企业试图结合自身产业规模与产品定位,承担起在“十三五”期间做强做大中国零部件产业的责任。

“国内零部件企业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样子,更加追求品质和精细化,性价比也更好。”恒信集团董事长赵玉秀表示。

恒信集团从2003年起进入到汽车内饰领域,从配套中国品牌奇瑞开始,经历了转型升级,现在打入到奔驰、沃尔沃、通用等合资品牌等高端客户群,并逐步涉及前端支架等轻量化高端技术产品。

恒信十几年的发展史是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奋斗的缩影。

盛瑞传动8AT变速器已经推向市场。据悉,该公司一直坚持智能制造推广应用,加强新产品开发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应用,每年新产品研发投入占销售比例4%-5%,由此加速柴油机、8AT、农机、铸造四大板块以及装备技术的转型升级。

此外,还有一大批长期致力于柴油机核心技术研发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如今也让迎来长期耕耘后的果实。

国内一家从事该项技术研发制造的零部件企业技术人员介绍,柴油车要真正达到国Ⅳ标准,分两种技术路线。对于重卡等2.5升以上的大排量柴油车来说,一般采用高压共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技术。对于2.5升以下的柴油车,如轻卡、皮卡、小型中巴等,一般采用高压共轨+废气再循环系统+油机氧化催化剂的技术路线来满足国Ⅳ排放标准,效果差的还要再加装颗粒捕捉器。

这位技术人员分析,无论上述哪种技术路线,都会用到该公司的高压共轨,如采用第二种技术还要用到EGR产品。由于以前市场上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并不旺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厂家为节约成本,并未严格按照法规采用相关技术,钻了监管不力的漏洞。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柴油车的监管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同时,在一次性应试检测之外,还加入了使用中的抽查机制,进一步减少了厂家造假的空间。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春天真正要来了。”这位技术人员信心满满。据悉,十年来该公司累计投资十几亿一直致力于柴油发动机的核心技术研发与生产,并在高压共轨、EGR等领域,打破了博世、德尔福、电装等外资的垄断,成为自主零部件在该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研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确定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案,提出到2020年,发展10-1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集团,其中单项零部件产品处于国际知名品牌之列;到2025年,支持部分中国品牌企业,发展3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集团,其中单项零部件产品处于国际知名品牌前五。这与“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政策相呼应,强调了智能制造大潮下中国制造的创新升级与转变,描绘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方向,并得到了更多零部件企业积极响应。

常州星宇车灯正朝着细分行业世界前五的目标迈进。“十三五”期间,星宇车灯将着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优化企业管理,并逐渐形成差异化优势,缩短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最终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的车灯企业。

以传统优势业务打造国际品牌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以传统优势业务扎根国际市场,成为国外整车企业的配套零部件供应商。

隆中控股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和摩托车零部件生产制造的企业,目前商用车制动系统和摩托车刹车相关零部件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国际市场开拓起源于摩托车业务。自1995年开始,隆中控股参加意大利米兰摩托车展,当年即接触意大利比亚乔公司,经过四年努力,隆中控股自1999年开始配套比亚乔公司,并逐步进入法国标致、日本铃木、雅马哈配套体系,成为了本田国际全球供应商。

2002年隆中控股开始参加德国法兰克福车展,并转入开拓商用车零部件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海外开发业务。2004年进入南非最大挂车厂TPE供应商体系,单一客户即占有公司当时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20%份额。2005年进入美驰车桥的供应商体系。2011至2012年分别开始供货全球最大悬挂桥厂——美国瀚瑞森、欧洲三大挂车厂之一赛夫-华兰德及印度排名第二的卡车制造商阿斯霍克雷兰德。

在不断获得全球各大挂车桥厂订单的同时,隆中控股开始试图进入国外整车厂的大门。2009年10月开始该公司接触沃尔沃,经过沃尔沃的考察审核于2010年5月进入其全球供应商体系,逐步开展一系列的产品验证、台架试验和新产品的开发等,至2012年正式开始批量供货,销售量逐步增长。目前,隆中控股已经进入了沃尔沃的供应商体系,成为沃尔沃卡车亚洲市场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独家供应商。

杨洪利表示,隆中控股在不断深入接触国外客户的同时,隆中也更加深刻体会到国际市场对产品质量的严苛要求及国内相关法规的欠缺。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在开拓海外业务时要把控好汽车市场的风向、严格管控产品质量,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在海外业务上仍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在未来的五年规划中,一些零部件企业表示要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海纳川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年销售收入从目前的350亿元跃升至1000亿元,争取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前30位,成为一家全球化的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及服务提供商。为此,作为北汽的核心零部件集团,海纳川不仅要“根于北汽”,更“志在全球”,未来五年海纳川将大力拓展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旗下渤海活塞等自主零部件企业要加快发展全球业务,海纳川与延锋、伟世通和江森自控的合作,将使海纳川内外饰业务进入全球领先地位。

玲珑轮胎将在“十三五”期间持续扩大国际业务,实施“3+3”战略。所谓“3+3”是指国内三家制造工厂,国际三家制造工厂。玲珑轮胎国际业务早已起步,目前泰国工厂已经实现了全钢和半钢的全系列投产,给泰国带来3000人的就业机会。前不久,玲珑轮胎董事长王锋荣获泰国年度经济风云人物,玲珑轮胎海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研发国际化是玲珑轮胎质量和品牌提升的关键。在海外,玲珑轮胎拥有三个研发中心来提高玲珑轮胎整体技术水平,来提升品牌知名度。

越来越多的中国零部件企业更加注重发展企业品牌,提高市场影响力,提高国际知名度。一汽解放无锡柴油机厂厂长钱恒荣在前不久结束的2016年采购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三五”期间,锡柴要重点转向做强品牌、引领技术和产品集成。“十三五”将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企业不仅仅是为用户提供产品,更要把产品做到极致,超越用户期待。

战略布局抢滩新能源产业链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一些传统零部件企业纷纷调整产业链,布局相关领域业务。

从近期的国内市场看,汽车零部件公司均胜电子旗下的普瑞公司已经开始为宝马i3纯电动汽车研制了两种电子控制器电池管理单元和电芯监控传感单元。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这两种控制器在均胜电子收购的普瑞公司德国总部的巴德诺伊施塔特生产。电池管理单元可每一个单体电池的电压、温度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进行及 时的处理,从而对不同的电荷状态进行调节,以此保证电池的最佳性能。据悉,目前普瑞与宝马有着广泛的“电池管理系统合作”,除了i3之外还有更多的车型采 用了普瑞在电池管理系统上的专业技术,其中包括纯电动宝马ActiveE以及宝马新的5系列混合动力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提升了电子水泵市场需求,这给西泵股份电子水泵产品打开了市场大门。上市四年后,西泵股份首次再融资方案顺利实施,用于涡轮增压器壳体、汽车水泵、电子水泵项目。

除了加码新能源零部件领域,还有一些企业押宝整车制造,万向集团与上汽集团合资成立了一家新能源客车企业,并在杭州建立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

“十三五”期间,纯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都将会继续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零部件产业也将迎来真正的市场化竞争阶段。

在零部件企业的“十三五”规划中,都在强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与发展方向,尤其是传动系统、电源管理系统、节能零部件产品等方面。浙江万里扬规划,新能源汽车和自动变速器将是万里扬“十三五”的布局重点。

陕西法士特近期发布的“5221”战略目标中指出,到“十三五”末,法士特传统机械变速器及国内售后市场销售收入占比50%、智能化与新能源产品市场销售收入占比20%、国际市场销售收入占比20%、资本市场和新业态收入占比10%,到2020年产销收入突破200亿元。“5221”战略目标是法士特“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核心,“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和《中国制造2025》是支撑法士特实现“5221”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未来五年,法士特以信息化、智能化、新能源建设为主题,深耕整车配套、后市场服务和国际化三个市场,以“产融结合”和“两化融合”作为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两个主要驱动力,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产品研发进度和新业态市场布局,重点在新能源汽车传动装置创新研发和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领域实现新突破。

自动化、智能化提升制造水平

按照德国工业4.0的标准,万丰奥特早已开启了“智慧工厂”项目设计和评审工作。加快机器换人是万丰奥特“十三五”规划蓝图呈现出的特点之一。

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机器换人等词语不断在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规划中提及。这将促进企业在生产设备上的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生产制造水平和效率。《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任务中也明确指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围绕汽车、机械等领域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

万丰奥特的目标是建设汽车行业细分市场全球最先进的智慧工厂。按照企业规划,新工厂将配置工业智能机器人350台。原先需要1500多人的生产线,通过机器换人将只需要300人。人均创销售将提高3倍。智慧工厂建设将按照“生态型、信息化、智能化”要求,推进机器换人和物联网、互联网等综合应用,全面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际上,不仅是万丰奥特,国内其他零部件企业均将智能制造改进提上日程,这将持续提升汽车零部件企业急需打造国际化升级版。

开疆扩土切入高端配套市场

根据中汽协统计,2015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667.42亿元,同比增长6.73%;利润总额1631.44亿元,同比增长8.71%。

虽然零部件产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但与国际零部件业水平相比,差距还很明显。

打破外资企业掌控关键技术和市场局面,快速切入高端配套市场,国际并购不失为最直接的途径。一些有实力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因此加快了海外并购步伐,被收购方中有相当比例为全球知名品牌。其中,潍柴动力以1.87亿欧元再次收购德国凯傲公司4.95%股权,交易完成后潍柴动力间接持股比例将达38.25%;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完成了对美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瀚德汽业的收购;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与美国江森自控达成开展全球汽车内饰业务重组的相关约定,由此形成世界最大的汽车内饰系统供应商。另外,航天机电拟9900万美元收购50%上海德尔福。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上海德尔福87.5%的股权。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剑峰介绍,11年来均胜电子通过并购上海华德、收购德国普瑞和借壳上市三次机遇,实现了技术转型升级、产业国际化和资本平台突破三大飞跃。王剑峰介绍,2007年开始,均胜电子竞争压力加大,国内民企同类产品增多,而不少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又一直控制在博世、大陆、西门子、天合、伟世通、电装等国际零部件企业手里。为了实现技术突破,走高端汽车电子发展路线,2009年起,均胜电子开始在全世界寻找并购目标,第一家企业就是德国普瑞。

在收购德国普瑞后,均胜电子无论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均胜电子在很多细分领域站到了世界领先地位。均胜电子还陆续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IMA、德国QUIN凌公司等,这为均胜电子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均胜电子已成长为一家在部分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中小型跨国零部件企业,在全球7个国家拥有13个生产、销售、研发基地,全球员工超过8200名,年销售额达80亿元,股票市值近200亿元。

王剑峰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和企业积极与德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对接、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密不可分,也受益于资本市场平台。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安全系统、车联网、远程信息处理技术、汽车软件都将是均胜电子并购的目标。

编后语: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在制定各自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从目前已经透露的规划看,国际化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十三五”期间的发展重点。

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势看,汽车零部件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无疑是明智的,也是必须的。不过,目前各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却略显单调,层次也不够高。进入“十三五”,汽车零部件企业急需打造国际化的升级版。

“十三五”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化转型升级的最佳机遇期。从外部环境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汽车企业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内部环境看,我国整车企业的国际化远没有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深入和全面。在汽车商品出口贸易额中,汽车零部件一直占据75%的绝对多数份额。而且,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仅有产品出口,还大量进入跨国车企全球配套体系,频频出手跨国并购,甚至海外建厂也不鲜见。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不断升级,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整车厂对零部件企业的需求也越来越严苛,起步较晚的本土零部件企业竞争加剧。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也为汽车零部件后市场提供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不过,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化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国际化的视野比较狭窄,国际化的经营能力更处于起步期,改变中国零部件羸弱的局面还尚需时日。

链接:跨国巨头研发本地化进程加快

对跨国零部件巨头来说,顺应中国市场发展、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跨国企业只有不断升级本土化,将生产、采购、研发等中心逐级向中国倾斜,迎合市场需求,才能在中国市场争取到更多市场份额。

在过去几年间,从跨国零部件企业在华生产基地的建设布局来看,向汽车产业快速增长地区建厂的趋势清晰可见。跨国零部件巨头密集建厂的青岛、芜湖、长春等地,都是国内主要的汽车产业集群城市。与此同时,研发中心东移的趋势也在显现。

在全球大力发展车联网的德尔福也早就看好了中国市场的机遇。2015年初,德尔福与中文互联网搜索引擎百度公司合作,将百度“Carlife”整合到德尔福的下一代车载互联信息娱乐平台中。通过与百度“Carlife”的深度合作,德尔福将能帮助用户实现车辆与移动设备的无缝互联,为中国本地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用户体验,也体现出德尔福产品本土升级的战略,进一步深入中国市场。

无独有偶,德国大陆集团也于今年继续深入本土化合作。

几个月前,大陆在天津工厂正式上线了变速箱控制业务单元投资的集成式机电一体化生产线,这是大陆在中国进军的新的业务领域。大陆不仅加速其在中国的投资步伐,不断深化其本土化发展的进程,还将制造中心向研发中心转移,提高本土化研发能力。

从近年来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动作发现,与以往仅仅将产品引入到中国市场,或者在中国市场建立本地化生产工厂不同,当今的跨国零部件企业深入本地的战略重点则以在中国市场建立本地化研发中心为主攻目标。可以说,深入本地化发展和研发中心转移成为了众多跨国企业的选择。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