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
自“新零售”政策出台以来,汽车厂家、经销商、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对于经销商而言,以客户为核心,并保持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和“黏度”非常重要,对此,J.D.Power 详细测评了拥车期为12至48个月的车主对于授权经销商服务部门维修或保养服务的满意度。
从测评结果可以看出,2017年的消费者忠诚度结束了2009年以来的下滑趋势,开始“触底反弹”。受访者“向亲友推荐该经销商”、 “在保修期内再光顾该经销商”、 “在保修期满后再光顾该经销商”和“向该经销商购买汽车”的意愿都有所提高。
客户在悄悄溜走
虽然以上各项指标与2016年相比均有提升,但仍然无法保证客户在悄悄溜走的可能性。J.D.Power 2017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研究(CSI)发现,中国车主在保修期内就开始尝试非授权经销商的设施与服务。连锁汽车售后服务店和街边快修快保服务站(非连锁)是授权经销商的主要竞争对手。
过去一年中,拥车期为1至4年的受访车主光顾授权经销商的次数是3.2次,光顾非授权经销商的次数是0.9次。在受访的非授权经销商消费群体中,超过七成(71%)客户在过去一年里光顾过非授权经销商,且在非授权经销商处的平均消费金额高达2098元,已非常接近其在授权经销商处2450元的消费金额。因此,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和黏性,厂商和经销商依旧任重而道远。
经销商如何加强与客户之间的黏性
首先,经销商要知道客户喜欢什么。经销商和厂商正在做的,未必是客户喜欢的。比如,在维修和保养结束后,行业通行的做法是打电话联系,这种做法的比例高达95%,其次是短信息(15%)、社交媒體App(5%)、电子邮件(2%)和信函(1%)。但是与之相应的满意度完全相反,从高到低分别是信函(+62)、电子邮件(+60)、社交媒体(+42)、短消息(+22)和电话(-1)。可见,行业通行的做法与客户的期望和满意度之间背道而驰,客户非常在意被打扰,并希望与经销商保持适当的距离。
其次,经销商要知道客户的习惯是什么。J.D.Power研究表明,超过七成客户习惯(比较倾向)电话预约维修和保养,17%不习惯预约,希望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安排,8%的客户习惯用或App预约,另有3%的客户喜欢网络预约。虽然、App预约以及网络预约的比例加起来只有11%,但满意度在734分以上,远远高于电话预约和没有预约的满意度。所以,有些时候经销商和厂商需要超越和引导客户需求,创造新的服务,令他们满意。
然后,要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今年的J.D. Power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研究(CSI)对上门维修保养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上门维修保养服务的知晓率仅为31%,使用率仅有25%,但满意度很高,3/4的使用者表示未来可能会以及一定会继续选择该服务。对于厂商和经销商来说,主动出击,黏住客户,主动适应客户的需求,才能牢牢抓住他们。
留住客户,最关键的还是要为客户提供无可替代的服务,无论汽车零售的概念如何变化,厂商和经销商最核心的要务就是为客户提供超预期的“服务内容”。因此,厂商和经销商最该扭转定位,把最根本的核心变为“以消费者为核心”,只有满足消费者的关键诉求,提供消费者满意的服务,同时得到消费者的满意反馈,这样的模式才是好模式,也唯有如此,才能黏住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