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清华,李骏的事业规划蓝图

汽车纵横 / 2019年01月11日 21:00

视点

曹晓昂

4月29日,清华大学107周年校庆期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清华校友总会汽车系校友会主办了“‘新时代汽车科技革命与创新发展暨清华大学车辆工程人才培养86周年校庆论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工程院李骏院士在论坛上发表了《全球汽车进入科技革命与创新发展的新时代》的主题报告,重点探讨了对全球科技革命与创新的认识、对中国标准ICV的思考、对中国标准ICV研发体系工程的探索等,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分析。该报告引发了业界对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广泛而深刻的思考。

据介绍,李骏院士正式加入清华大学之后,清华汽车工程系专门成立了智能汽车设计与安全性技术研究中心。论坛期间还举行了“清华大学(汽车系)智能汽车设计与安全性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党委书记李建秋,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杨殿阁,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工程院院士李骏,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李一兵共同为该中心揭幕。就在同一天,李骏院士还首次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身份面对媒体,并接受了小范围的媒体专访,介绍了自己到清华工作的事业规划等外界关心的问题。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杨殿阁教授亲自主持了本次专访活动。

《汽车纵横》:您以前是在企业界一直从事科研研发、技术前端的工作,从企业界转到学术界并且来到清华大学,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李骏: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我自己问自己的问题。你说得很对,我在企业干了30年。不仅仅是做科研研发,还包括整个自主品牌的产品开发。我在企业的时候确实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到学校来做一个教授。其实在企业工作的时候,我们去欧洲、包括德国,也看到过,有很多企业里的非常知名的专家、技术主管在他们的大学里当教授。因此,我对于这个情况有所认识,之前也在吉大做过兼职教授。

從需求情况看,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所遇到的问题之一是知识的问题,没有知识就没有技术,没有技术就没有产品,而知识的问题要在学校解决。另外的问题是人才的问题,从国家层面上,需要创新和颠覆性突破。所有这些问题,也就是需求和挑战,突破核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有基础、有前瞻、有创新。特别是在我们自主企业,目前在前期研究、前期创新不足的情况下,这个尤其重要。古人说,一个人先要立功,再立德,再立言。作为我个人来说,这种转型是蛮有挑战的。但是我很喜欢挑战,我很喜欢做改变的事情、做创新的事情,所以我做了这个决定。

《汽车纵横》:加盟清华大学后,您将进行哪些重点工作?

李骏:加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之后,我们将创建“智能汽车设计与安全性研究中心”,重点投入研究基于SCSTSV理念的中国标准ICV—L4设计技术、中国标准ICV—L4系统工程方法论以及相关安全性技术、中国汽车人工智能2.0及其安全性技术、持续深度的机器学习及其安全性技术、危害和风险评估与安全性认证技术等。

此外,我们还将致力于推动清华建设国际领先的ICV实验室,建立中国交通安全标准场景来源数据集,全力推动清华成为中国自动驾驶科技创新国际高地。中国汽车自动驾驶数据研发任重道远。汽车系要以清华为科技创新基地,以苏州汽车研究院为产品系统工程创新基地,把清华打造成中国自动驾驶科技创新的国际新高地——这是我加入清华的愿景和初心。

《汽车纵横》:汽车智能化为什么会成为您关注的重点?

李骏: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及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空气污染增加,人们的生活健康成本也在加大,在这一过程中,汽车对全球发展造成很多影响,如:引起城市拥堵与移动出行低效问题,引起交通死亡上升的驾驶安全问题,影响人类健康生活环境空气品质问题,引起地球升温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问题等。当然,与此同时,汽车在促进全球发展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汽车科技创新是工业4.0的重要载体,汽车智能化是城市智慧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智能化引发了经济的新增长并有力促进了新型共享经济的发展。

《汽车纵横》:您提出开发“中国标准ICV”的缘由是什么?

李骏:当前,汽车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是汽车低碳化技术创新与动力产品平台变革;二是汽车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与电子产品平台变革;三是汽车驾驶技术创新与电控平台变革。在这样的变革之中,一些关键性技术必将迎来巨大发展,包括:智能汽车“零部件”技术、L3和L4自动驾驶芯片技术、5G与V2X物联网技术、智能汽车计算平台技术、汽车专有云技术、汽车+AI技术、汽车群体智能技术、汽车智能安全技术、汽车系统集成技术以及新概念汽车等。为了应对全球汽车科技变革与创新的新形势,促进中国汽车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要以中国法律为基础,基于中国新一代的智慧城市和中国新一代的协同智能交通系统,用数字化、互联、人工智能、安全、融合低成本地开发“中国标准ICV”。

《汽车纵横》:能否介绍一下“中国标准ICV”的主要内容?

李骏:“中国标准ICV”技术安全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安全性设计流程与标准、功能安全FuSa和预期功能的安全SOTIF、责任敏感安全RSS、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可靠性(大数据健康管理)、安全性测试与验证平台。“传统汽车开发以有边界的工况为验证前提,而智能网联汽车是以无边界的限制验证假设,对无边界的扩展场景覆盖能力,因此ICV研发系统是核心问题,今后的车辆必须具备学习能力,以便把使用开发阶段的有限场景扩展到实际运用的无限场景”。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