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照亮现实

驾驶园 / 2018年09月04日 10:46

视点

黄自昌

春运这面镜子在一个特殊的时段、以一个特殊的角度照亮、凸显了现实,让我们看到交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

2013年31.4亿人次,2014年32.6亿人次,2015年28.09亿人次,2016年29.1亿人次,2017年29.81亿人次。这是最近五年来每年春运的旅客运送量。动辄30亿人次的规模,令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交通系统恐怕都会如临大敌,难以承受。要知道2017年世界总人口也不过75亿,春运相当于在40天的时间里把半个地球的人口运送了一遍!这样一部壮观的春运大戏能够在诸多限制的情况下年复一年地上演,而且演得一年比一年好,应该归功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令人难以置信的飞速发展。

路网越织越密 运能持续增长

说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铁路的成绩最为突出和抢眼,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甚至让人吃惊的答卷。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份成绩单:201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88亿元,投产新线8427公里;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38亿元,投产新线9531公里;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15亿元,投产新线3281公里;201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10亿元,投产新线3038公里。

检视这份成绩单,可以发现,铁路投资连续四年都超过了8000亿;每年投产新线,最多的接近1万公里,最少的也有3000公里。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京九铁路长度是2553公里,横跨东西的广州至拉萨线全长是4980公里;也就是说我们每年投产的铁路线,至少相当于新建了一条京九铁路,而2015年则差不多修建了两条广州至拉萨的线路。

其实,铁路建设从“十一五”开始就不断提速;“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3 年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后,铁路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建设效率不断提高,路网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

进入“十三五”,这种势头依然不减,经过2016和2017两年的建设,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铁路电气化率、复线率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

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路网规模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为春运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春运的格局和景象明显改变,春运的囧途正在变成坦途。而其中居功至伟的应该说是高铁的开通和运营。

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速度完全可以用“高速”来形容。

从2008年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中国高铁建设马力全开、全速前进,到2010年运行速度和运营里程已经冲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目前中国高铁拥有2万5000公里运营里程,超过了世界上所有高铁运营里程之和。

2010年高铁加入春运行列,把春运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12年,中国高铁开始逐步成网,以其快捷、高效带来了运力的大幅提升,每年春运发送人次平均增长2000万,而此前尽管铁路一再挖潜、倾巢出动,每年也只能增长几百万人次。

2015年春运,高铁发送旅客1.22亿人次,占总客流量的41.4%,和过去没有高铁时期相比,运力提高近1亿人次。2017年春运,铁路发送的3.57亿人次中,高铁客流占比达到了65%,高铁第一次超越普速列车成为春运的主力军。

“高铁改变了春运的格局,凡是开行高铁的城市之间,春运压力大大缓解,旅客出行计划更加从容,旅途时间进一步缩短,乘坐体验更加舒适。”同济大学轨道交通学院教授孙章说。

2018年春运又有3038公里新建高铁加入,将带来3000万人次的运量增长,是近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客运部副主任黄欣介绍说,尽管高峰期还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购票需求,但高铁网的日益延伸已经改变了春运的格局,“春运期间,除了节前和节后高峰期及一些重点方向外,售票基本实现供需平衡,‘一票难求得到缓解。”

春运的重点是铁路,基础是公路,民航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铁路建设突飞猛进,公路和民航也是稳健增长。在过去的五年里,公路总里程增长53.4万公里,高速公路覆盖97%的20万人口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达96.7%的县。民航运输机场已经建成229个,服务覆盖全国88.5%的地市、76.5%的县。

铁路、公路、民航、水运齐头并进,构筑了一个海陆空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共同上演了一出气势磅礴的春运大戏。

“互联网+”改变春运图景

春运的第一幕就是购票。传统的购票场景许多人都还是记忆猶新、不寒而栗——排队的长龙,寒冷的天气,连夜的守候,疲惫的面容……最后还可能买不到票,不得不去找黄牛。然而,实行网络购票后,人们熟悉的购票场景马上为之一变。售票窗口前的长龙不见了,人们在电脑上轻敲键盘就可以把车票搞定,然后开车前从容地在取票机上取票上车,过去购票时那可怕的一幕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

春运网络购票是从2012年开始的,甫一推出即受到广泛欢迎,虽然因技术原因被人质疑,经过升级和完善很快就发展起来,成为无可争议的主流售票方式。2014年又开通了手机购票,网络购票的便利化程度越来越高,购票的体验越来越好。到2016年春运,网络购票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3.4%,其中手机购票的比例是31%,绝大多数旅客都选择了从网上买票。

其实,被改变的春运图景不只是售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渗透,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引入出行的环节当中。从购票到进站,从候车到乘车,从乘车到转乘,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形成了一道智能春运、科技春运的景观。

进站时,你不必再像以前那样,排着长队亦步亦趋地在拥挤中挪动,通过自动验票机“刷脸”进站,每个人进站所用时间只有3秒,既节省了旅客时间,也提升了车站的工作效率。

进入车站候车,免费的WiFi信号会出现在你的手机屏幕上,让你在等车时可以尽情地刷手机、看大片。在2017年的春运中,北京站的旅客用摇一摇,就可以享受到客运综合服务,快捷地获得站内导航、呼叫轮椅或“小红帽”等优质服务;重庆客运段,可以提前预约到美味餐食、咨询服务;沈阳北站安装的可视对讲系统,让换乘旅客能提前联系到乘务员;广州南站、深圳北站配备的机器人小璐,不仅可以语音回答列车时刻、购票信息、地点指引等问询,还能应旅客需求,即兴表演一段机器人歌舞。

上车以后,使用手机点餐软件可以享受到外卖“在线点餐”服务,不用离开座位,热腾腾的饭菜就会送到你面前;哈尔滨铁路局的列车上已经开通了“无线WiFi列车服务系统”,提供列车影院、列车资讯、旅行指南等无线服务,让你的旅途不再寂寞无聊;沈阳铁路局更是推出了车站虚拟全景导航,旅客可提前对进站、安检、候车进行一个虚拟体验;广铁集团推出“春运日历”,让旅客可以通过官方查看最新的出行信息。

如果你不想坐火车回家,可以选择网约车来个跨城拼车,既自由时尚又富有个性。

如果你不想背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和年货回家过年,可以在出发前上网买好东西,等你到家时它们很可能已经在家等你了。这两年回家的旅途上蛇皮袋、大包裹少了,人们的负担越来越轻,网购功不可没。

如今,只要你踏上归途,微博、、APP等新媒体集群就会与你如影随形。一系列服务让你看得见、听得着、摇得出,“指尖”上的“智慧春运”走上“云端”,逐渐成型。

从满足“走得了”到追求“走得好”

春运是一面多面镜,它不仅反映了交通之变,也折射出经济和社会之变。

以前,能买到一张硬座票回家过年就很满足了,现在硬卧、软卧、一等座都非常抢手。前些年,每逢春运就会有人发出“被高铁”的抱怨,如今高铁已经成了很多人回家的首选,成为春运的主力。曾几何时,坐飞机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现在春运的航班并不比火车票好订。

在汹涌的春运大潮中,也出现了几股新的潮流。有些人逆流而动来到大城市,與子女团聚过年,“反向春运”渐成气候,既节约了费用,又充分利用了闲置的运力。还有的人走出家门去旅游过年,春节回家团聚的风俗逐渐改变。

春运从满足“走得了”到追求“走得好”,从传统风俗到新的时尚,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透过春运这面多面镜,我们看到,交通在变,经济在变,社会在变,不变的似乎只有春运的难题。虽然春运已经有很大改观,虽然购票难已经有所缓解,但说起春运依然让人难称满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出行需要与运输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

这不免令人困惑。为什么线路越修越长、路网越织越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春运却依然步履维艰?

为什么铁路新线每年投入运营几千公里,却依然赶不上不断上涨的客流?

这种水涨船高似的追逐和赛跑何时才能结束?也就是说春运何时才能不再难?

其实不只我们困惑,连铁路部门自己好像也没搞清楚。

记得在2007年的时候,当时的铁道部就说,到2010年将解决春运一票难求的问题。可是2009年铁道部又说,到2012年的时候基本解决这个问题。后来2011年铁道部又把这个时间推迟到2015年。

如果单纯从交通来看,从铁路建设的发展来看,这些预测和承诺或许没错;但春运问题不单单是一个交通问题,它更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黎德扬认为,春运交通难是社会变革、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其根源于城乡二元化。农民大量地涌入城市,但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在地域上的不均衡和许多制度性屏障,他们不能平等地分享社会资源,不能真正融入现代城市生活,这是春运难题的根本。

所以,要解决春运难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从经济、社会的全局出发,综合施策,全面考虑。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当然是首选项,从近些年的一些规划可以看出,大手笔的投入依然会持续。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

但这远远不够,仅凭交通建设上的单兵突进,未必能缓解春运困局,飞速上涨的客流很可能会再度吞噬新增的运力。应该跳出交通看春运。进一步加大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力度,积极做好制度安排。尽快打破二元体制,促使城乡居民自由、合理流动。目前首先要解决城市中农民工的民生问题,让他们能够进得来、留得下,真正融入城市,扎根城市。

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进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应该是缓解春运困局,最终解决春运问题的根本,也是我们透过春运这面镜子观察得出的必然结论。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