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他认为,创建自主品牌必须倾全社会之力,争取三五年内渡过难关,扭转局面
当前以轿车为代表的我国汽车行业形势严峻。自主品牌轿车销量份额只占19%左右,而80%的利润却流向国外。生产外国品牌的合资企业发展迅猛。增资之多,国别之多,合资时间之长,车型品牌之广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中没有先例。
我们实际已沦为汽车列强的聚宝盆和商业殖民地,比南美还南美。如此发展下去,很难实现汽车强国梦。创建品牌本来是企业的事,但汽车产品量大面广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只靠企业努力短期内很难战胜外国品牌。
我认为,创建自主品牌必须倾全社会之力,争取三五年内渡过难关,扭转局面。
依靠什么
如今很多企业为打开销路,创建品牌,想尽各种办法,如举办各种展销会,制作各种广告。甚至不惜重金聘请明星代言,模特表演,媒体撰稿,还花钱买质量认证书装点门面。
当然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打铁还须自身硬,归根结底,要依靠企业本身实力,生产达到品牌标准的产品。
这种标准在西方营销书上有很多论述。我国清代百年老店有句做生意的格言,叫做“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它言简意赅,好学好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那时没有品牌概念,只讲是老字号,我认为它应该是当代创品牌的金标准。
对当前汽车产品来说,货真,要求轿车在外观、各种技术性能(如动力、安全、环保、经济、平顺、舒适等)、质量可靠性、耐用度和市场服务等五种要素真实而优秀,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价实,就是要做到物有所值,从新车购入到使用、保养、维修以及剩余价值的全寿命周期上要有较低投入成本和较高性价比;童叟无欺,就是对任何顾客,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以诚信相待,没有任何欺骗隐瞒行为,能经受住时间考验,有良好口碑,以此换取用户对该品牌长期坚定的信任。
那么,金标准如何达到?要靠企业实力,没有其他捷径。如企业要有明确发展战略;充沛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强大的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严格的质量经营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等。
现在,在货真方面与同级外国品牌相比,总体上微型和部分紧凑(小型)轿车在市场上暂时没有合资品牌竞争,自主品牌占优势,但技术含量相对不高,溢价能力较差,合资品牌即将入市竞争。
中高级轿车是轿车市场主力,技术水平高,溢价高,利润多,几乎全南合资和进口品牌占有。但在中型车和部分小型车中,少数企业的个别品牌已达到或接近外国品牌水平。
总之,我国自主轿车品牌在货真方面,有少数品牌已赶上或接近合资品牌,但还须巩固提高。在创新和掌握前沿高科技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价格上还不能满足用户期望值。由于外国品牌具有品牌溢价效应,汽车卖得贵,用户认可。
但对同等水平自主品牌汽车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便宜,如观致比同级竞品车便宜10%,红旗H7比奥迪A6L便宜25%,这已经很不容易,但消费者在网上跟帖表示并不满足,要求便宜40%才买。这很难做到,因为产量小,未达经济规模,降价需要时间。以诚信提高用户对品牌信任度需要长时间考验,不是一日之功。有人说要十年八年,有人说赶上奔驰要再过100年,我认为这又太悲观。
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可集思广益,想出有效措施,克服困难,在短期内创建一批合乎标准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自主轿车名牌,与合资企业并肩发展。
三个盲目
除自主轿车企业继续艰苦努力争取达标外,全社会应当发力给他们扫清障碍,创造机会,推动和帮助其成长,而不是揠苗助长。因此,我提出以下三条措施,抛砖引玉,供探讨。
一是倡导社会主义汽车文化价值观。
为什么要倡导社会主义汽车文化价值观?因为它能克服当前我国轿车产业三个盲目性,影响自主品牌发展需要,必须用思想道德和社会文化来引导和规范。这三个盲目性如下:
其一,用户购车的盲目性。用户大多是刚致富群体,他们缺乏汽车知识,购买轿车的目的五花八门,如何使用手中资金,消费理念各有不同。在中国这个世界最大而又不成熟的汽车市场里,几百款中外品牌轿车,用户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社会不良风尚和固定思维影响,用户对品牌认知,往往是人云亦云,甚至以讹传讹,陷入购买品牌盲目性。
如有人崇拜西方文明,认为凡是西方品牌的车都好,凡是中国车都差。他们没有看到外国品牌也有良莠之分,也出过事故,也有偷工减料,也有召回和索赔。反之,中国品牌正在崛起,也有后起之秀,性价比更为合理。
其二,企业发展理念的盲目性。我国轿车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处于初始阶段。在跨国合资企业包围之下,本国整车企业大大小小几十家,但不少企业式微力薄,在地方政府保护下,淘汰不得,合并不得,企业发展理念和路径选择存在盲目性。
为竞争和生存,他们不惜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如有企业浮夸产品水平,制作虚假广告,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材料、劣质零件,擅自降低国家环保节油标准,以次充好,损坏用户利益。有些企业挟洋以自重,用洋基因、洋体系、洋名称、洋字码来标榜自己,甚至借宣传洋品牌之机来提高自主品牌声誉,不讲自己是否有真功夫。有企业靠盲目圈地、铺摊子增加实力,浪费社会资源。以上种种,都损害了自主品牌声誉,必须改正。
其三,政府决策的盲目性。我国政府在对汽车行业发展战略上,既要发展合资企业以保就业和税收,又要保自主品牌成长,以进入汽车强国。两种不同性质品牌实际处于对立半竞争关系。在城市交通治理决策上,为满足居民出行便捷和城市建设要发展它。为减少伤亡事故,堵车和污染,要限时限购限制它。决策十分纠结,存在一定盲目性。哪些品牌和企业应该支持,哪些要淘汰,应该有所决策。
鉴于以上原因,我大胆提出社会主义汽车文化价值观(荣辱观)具体建议,很不成熟,仅供大家参考。
购车观
以奢糜炫富为耻以实用节俭为荣endprint
以逢中必踩为耻以自主品牌为荣
以追求享乐为耻以环保节能为荣
造车观
以粗制滥造为耻以自主创新为荣
以贪名挟洋为耻以做实做强为荣
以浮夸贪利为耻以货真价实为荣
汽车文化价值观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子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由下而上征求意见,南上而下制定宣讲。党政机关公务员、共产党员、社会精英带头贯彻执行,以求实效。
评价和激励
二是建立第三方权威轿车质量评价体系。
为帮助用户正确选择轿车,鉴别企业品牌优劣。政府应组织有丰富经验和技术实力的咨询机构,用科技检测手段和严谨追踪调查,每年对各级别自主品牌轿车进行评价,并与同级外国品牌竞品比对。
评价参数应从创建“货真”品牌的5项标准入手,包括产品设计创新水平、上市100辆新车在一年和三年内的行驶故障率、二手车的剩余价值和服务质量等,作为用户和服务满意度指标向社会公开发布。
这样不但给用户指明购车方向,并可鼓励先进,鞭策落后,通过优胜劣汰改善产业结构。类似工作中国质量协会已开展多年,年年有改进。今年他们历时4个月走访47家企业,对53个中外品牌车型19471个有效样本进行分析对比。
但我认为,其调查方式是随机面访,有较大随意性,调查内容不够规范全面,技术检测不够完善,对企业引领和警示作用不够强。
建议中质协结合同内知名汽车技术研究机构和大学,组织更强大的第三方评价队伍,参考美国J.D.Power评价体系和模式来开展工作。
三是政府对自主品牌轿车建立激励机制。
为使已具备“货真”标准的品牌迅速达到金标准,政府应该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提高产量,扩大市场份额,度过盈亏点,达到经济规模,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政府应对他们在产品开发和科学管理上的创新和改革给予奖励,应该在短期内减免企业税收或给用户直接补贴作为催化剂。这个作用巨大,对振兴我国轿车工业是难得机会,否则机会稍纵即逝。这方面可比照对电动车补贴办法。
阻碍可能会来自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合资企业里的外方。WTO协议书第三条有对外资反对歧视条款,但也有对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规定和WTO对幼稚产业保护的规定。
30年来跨国品牌处于垄断地位,我们无法与之竞争便是明证。对跨国公司来说,过去中国市场给他们创造丰厚利润,今后随着社会发展,市场容量继续扩大,容得我们在竞争中取得双赢,可继续合作并携手走向全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