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汽车集团内部,推出一款真正意义“大众汽车”的想法由来已久,但直至近日,这一构想才被正式提上日程。
放眼全球,廉价、入门车型市场正急剧膨胀。目前,中国市场每年可以消化大约350万辆售价低于1万欧元的汽车,印度消费者对这类车型的需求量大约为150万辆。在全球范围内,廉价车型的市场需求量大致为900多万辆。在这一领域,铃木及雷诺的子品牌达契亚占据优势地位;丰田、现代、起亚也凭借相对廉价的入门款车型不断加深对这一领域的渗透;通用则与上汽合力在中国推出了针对这一市场的子品牌宝骏。
按照大众汽车集团目前的技术实力及财力,推出一个定位于斯柯达、西雅特之下的子品牌,或是直接推出售价低廉的大众汽车并非难事。棘手的是,如何在保持品质的基础上将成本及售价控制到极致。尤其对于欧洲市场,尽管廉价车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可整体而言,欧洲消费者对品牌及品质的要求比较严苛。
与之相对,新兴市场消费者似乎更看重性价比,或者说售价。在中国,大众汽车将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新的廉价车项目。合作双方有可能针对该款车型推出新的动力总成。对于购买廉价车型的消费者,动力性并非苛求的项目,但油耗及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必须得到保障。与此同时,廉价车型并不等同于“遭遗弃的车型”。这款廉价车还须提供空调系统、助力转向及安全气囊。甚至蓝牙装置、倒车影像等较为高端的配置也在考虑范围之内。
与之相伴,控制成本始终是最核心的环节,包括制造成本。根据大众汽车的设想,制造环节需要实现大约30%的成本削减。于是,老平台、老生产线成为投产这款廉价车型的首选。在上市之初,大众汽车将推出紧凑级三厢车型,之后有可能陆续推出掀背车型及SUV。对此,时任大众汽车集团国际项目协调负责人的汉斯·戴蒙特表示,这款廉价车型必须适应全球化的需求以确保足够的销量,而单一的车款很难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正如统计数据显示的那般,中国消费者比较喜欢三厢车,而印度消费者更青睐小型车。
如果在中国适销对路,大众汽车还有可能将中国工厂生产的廉价车型出口到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那里,丰田实现了大约5倍于大众汽车的销售规模。
根据预测数据,时至2020年,全球市场大约可以消化1150万辆廉价汽车,为了顺应这一趋势,文德恩表示;“我们将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共同研发、投产这款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廉价车型。预计2016年年底,这款新车将基本成型,2017年伊始,它将搭配全新的品牌名称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