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反垄断并非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汽车纵横 / 2023年03月15日 06:42

新闻

亦寒

反垄断只针对滥用的垄断行为

汽车行业的一系列反垄断调查案的涉案企业基本上是外企或合资企业。这引起了许多人的猜测和联想。一些外国媒体和外商组织提出了中国在进行选择执法的质疑,美国政府官员甚至称这会影响两国关系,云云。发改委官员也出来强调,中国政府对中外企业是同等对待的,反垄断调查目的只是为了保证和促进中国汽车市场的公平竞争。

中国政府的这种强调是没有理由怀疑的。但目前垄断中国汽车市场的还是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这个基本事实是人所共知的。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受到更多的关注,也是正常的。可以相信,中国汽车企业(也就是所谓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如果有证据表明,他们也滥用垄断行为了,同样会受到政府的反垄断调查甚至处罚的。

对一些外国媒体和外商组织的质疑和猜测,我们也不用特别在意。被处罚了总会感到不舒服,有人出来嚷嚷几句也是正常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反垄断调查进入常态,真实的情况自然会打消这些质疑和猜测。

此次汽车反垄断案反应之所以这么大,主要还在于这些案件处理的突然性和密集性,这种风暴式的处理方式,使人误解这可能是中国政府对世界政治或经济领域出现的其他事件所做的反应。我认为,中国政府这种做法确实是在发出一个信号,这个信号与当前的国际政治和经济事件无关,只是在向中国汽车市场的所有参与者强调:中国政府对转变政府职能是认真的,对市场秩序的监管将要动真格的了。

反垄断没有直接功利目的

既然当前汽车反垄断更多涉及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有人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受益者应该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这真是失之分毫,差之千里了。

照这个思路,一些人怎么推算都得不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会受益的结果来: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汽车产品被压缩利润空间,市场价格会因此下降,反而会提高它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压缩本来就在萎缩的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的市场空间。这样一来,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不是获利了,而是受损了。一些人称:汽车反垄断是打在外企头上,疼在自主品牌企业心中。甚至有人问:这样反垄断有价值吗?

由于认为此次汽车反垄断一定会使外国品牌和合资品牌汽车价格大幅下降,不少购买者正在持币待购。但这种预期至今还未实现,一些外国品牌和中外合资品牌车型价格甚至不降反升。于是,有些媒体就认为这种现象表明这些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不拿我国政府的反垄断当回事,在与政府对着干。这些认识其实都是因为对汽车反垄断的功利化错误理解所引发的,误解了政府的职能。

在汽车反垄断中,政府的职能只是监管,而且只监管经营者对垄断行为的滥用,并不对经营者的经营结果负责。政府是裁判,他只判定和处罚违反比赛规则的行为,对比赛者的比赛结果不负责任,比赛的胜负还要靠比赛者自身的能力来决定。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想成为汽车市场的垄断寡头,只能靠自身的努力。以为汽车反垄断是在对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进行打压,是在帮助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理解,既不符合事实也非常有害。指望政府拉偏手来帮助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提高竞争力,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此次汽车反垄断处罚外企和合资企业只是因为它们滥用垄断行为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如果也滥用垄断行为了,同样会受到处罚。

当然,维护市场的公平就是对处于竞争下风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支持。从这个角度说,汽车反垄断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是有利的。

执法者和被执法者都面临的新问题

正如我国一些法律专家所说,反垄断法的使用涉及许多专业性问题,复杂程度高。从执法来说,必然有一个探索成熟的过程,无论是执法人员的经验,还是对垄断行为的发现、调查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反垄断实践中,我们目前偏重证据的收集,而执行程序过于简单了。对最近一些在华外国商会称中国反垄断缺少法制程序的言论,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要考虑到行业的特点和国外经验与惯例。我国政府部门针对这些言论强调,所有的反垄断调查都有被调查方的律师在场,但对调查程序来说这仍然是不完整、不充分的。

反垄断调查的关键是两点:证据的搜集和规范的程序。这两点是并重的,甚至可以说规范的程序应该更重要一些。国外在司法过程中就非常重视被调查者权利的保护,这种保护是通过规范化的程序来保障的。比如,依据欧盟反垄断法的相关程序,涉案企业会有两个月的时间对垄断指控作出书面答复,并且可以申请举行口头听证会,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欧委会竞争总司、有关国家竞争主管当局、企业以及欧委会认可的第三方可以参加听证会。毕竟,反垄断的目的不是处罚,而是纠正对垄断行为的滥用,“纠正”两字才是反垄断的目的。因此,在我国《反垄断法》中才规定了只要涉案企业改正垄断行为就可以终止调查、涉案企业配合调查就可减轻处罚、涉案企业还有申请听证的权利,最后,还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机会。这一切都应该通过公开的程序进行,千万不要把反垄断调查神秘化、暗箱化。

同样,涉案企业也要对反垄断程序有充分的理解,采用最佳应对方法。在这里,主动面对是涉案企业的最佳选择。有些人,认为主动认错、主动改正是涉案企业认怂了,是逃避反垄断处罚。这是一种看热闹起哄的赛场看客心态。反垄断案不一定非要以处罚为目的和结果。主动改正垄断行为的涉案企业才是聪明企业。endprint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