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昂
无论主打新概念的互联网企业的展台被布置得多么新潮、多么炫酷,但毕竟网络是虚拟的、无形的,当一辆辆充满未来感、超现实的汽车实实在在地出现在2016年亚洲消费电子展(2016 CES Asia)参观者面前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从心底里发出“哇”的赞叹——尤其是看到奔驰展台上,那辆银白色水滴形四门轿跑车的时候。虽然从正门走进去,汽车企业们大都被安排在第3个展厅,要穿过英特尔、中移动、华为、百度、乐视……等一众大小互联网公司的展台,才能看得到车企的身影,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2016 CES Asia展上,汽车企业们还是拥有很强大的存在感的。
负责提升颜值的奔驰和讲述理念的宝马
对于本届CES展最为重视的汽车企业大概可以算得上是奔驰了,他们不但从德国运来了参加过“2015年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并获得业界关注的“IAA空气动力智能概念车”,而且在2016 CES Asia展会前的5月10日,奔驰还专门举行了以“前瞻未来”为主题的媒体科技日活动。在智能创新园区的媒体科技日活动现场,奔驰同样带来了“数字化变形金刚”IAA空气动力智能概念车和“全球最智能行政座驾”全新长轴距E级车等最新智能科技成果,并以更为全面、丰富的车载智能科技与城市出行解决方案,为人们呈现出充满想象力的未来交通生活。“IAA空气动力智能概念车”是奔驰的最新科技成果,IAA是“Intelligent Aerodynamic Automobile”的首字母缩写,该车的此次参展是其首度亮相亚洲地区。为了扩大影响,在CES展开展前,奔驰还曾经驾驶着这款四门轿跑车设计,外型如水滴般的“IAA空气动力智能概念车”在上海街头“招摇过市”,引来一片惊叹。
在本届CES展现场,“IAA空气动力智能概念车”的内部空间被完整地呈现在参观者的面前,炭灰、白色配色与蓝色荧光所塑造的科技光感相映成辉,双高清显示屏加之方向盘上的感应触控板与中央扶手前部的触摸板等配置缔造出科技感十足流畅操控体验;凭借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几何设计及数字化三维动态建模技术,IAA空气动力智能概念车可以根据驾驶速度的变化,在“美学模式”与“空气动力学模式”之间切换,并以0.19超低风阻系数打破空气动力学世界纪录。此外,这款概念车还搭载了Car 2 X 智能云端交互系统,使得车与车之间能实现智能云端交互通信,也就是说,行驶中的“IAA空气动力智能概念车”成为了能够相互沟通的智能个体,这是事故预防领域的重大突破,它使得汽车驾驶人员本身看不到的障碍或交通状况能够被提前检测。
不仅如此,这辆车的“神奇”之处在于,只需按下按钮或当车速达到80公里/小时以上,梅赛德斯-奔驰“IAA空气动力智能概念车”就会以独特的方式变身,将从一部漂亮的四门轿跑车变为空气动力性的世界冠军。在车尾,8片隐藏在车身内部的扰流部件缓缓延伸(最多可达390毫米)。前保险杠的下部护板可向前延伸25毫米,同时向后延伸20毫米,从而改善车辆前端以及前部车轮拱周围的气流。主动式轮毂能够把自己的外露部分从55毫米优化为0毫米,并且散热格栅辐条也可向后移动60毫米,从而进一步改善车身下部的气流。
刚刚过完百岁“生日”的宝马集团以“下一个100年:驶向交通出行新时代”为主题,携众多创新技术及车型参加了本届2016 CES Asia展,与奔驰不同,宝马参展的重点不在于车的展示,而是宣扬其从传统汽车生产商向高科技企业转型的决心和理念。
事实上,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传统汽车生产商将何去何从成为汽车行业内外关注的话题。今年恰逢宝马集团诞生100周年,这家百年车企却并没有过多地回顾过去的辉煌,而是放眼“下一个100年”,提出了对于2030年以后人类交通出行的构想,并由此设立了公司未来的目标——在高档交通出行服务市场成为领导企业,与此同时,宝马公司本身将积极“转型为一个高科技企业”。5月12日,作为特邀嘉宾,宝马集团出席了亚洲消费电子展主题演讲,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和宝马中国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韦睿博士,先后登台发表演讲。“我们的竞争对手在逐渐增多,其中不乏那些有着深厚互联网背景的企业。”康思远在其现场讲话中提到,“过去,我们给用户提供的产品主要是以硬件——也就是汽车为主要内容,而在接下来的数年里,我们将逐步转变,为用户提供包括软件和服务在内的更广泛的新的价值体系。”
在此次亚洲消费电子展上,于3月份刚刚在全球发布的“BMW智能互联”也出现在宝马展台。这是一款由宝马集团自行研发的应用软件,它实现了车辆与用户生活的无缝连接。人们可以在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任何联网终端随时访问这款应用,通过众多服务功能管理和规划自己的交通出行和个人生活。对于BMW智能互联而言,人们的出行在上车之前就已经开始。它通过记录并分析驾驶者日常的习惯和其它相关信息,在出发前就为用户生成个性化出行计划,包括用户偏好的出行路线、途中的常见交通障碍或在城市指定区域寻找停车位,甚至包括与公共交通工具的换乘与衔接。
BMW i未来互联概念车是宝马展台的另一个亮点,它综合体现了宝马集团对于高度自动驾驶、智能互联和电动出行的理解,其中这款车所展示的升级版手势控制功能体现了宝马对于下一阶段人机互动方式的技术储备。实际上,目前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的全新BMW 7系就已经配备了高级驾驶者辅助系统,能够在0-210公里/小时的速度范围内实现半自动驾驶,并可通过创新的遥控自动泊车功能自动进出车库;此外,全新BMW 7系也已经能够识别驾驶者的6种手势控制指令。BMW i未来互联概念车展示了这些目前已量产技术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大陆的吸引力
虽然是国际性汽车零部件巨头企业,在业内也是名声显赫,但在以整车为主角的“国际汽车展”上,大陆集团这样的零部件公司却历来是不受“重视”的。不是被“孤独”地安排在其他场馆接受冷清的人流,就是在整车企业制造的一片喧嚣中彻底沦为“路人甲”,但是在2016 CES Asia展上,大陆集团却享受了格外多的关注。不但其展台与奔驰的展台比邻而立,气势不输分毫,而且作为“全球性科技公司”从早到晚接受川流不息人群的“膜拜”。
展会开幕第一天的下午,长安的徐留平、朱华荣就带领一行人来到大陆的展台仔细参观。“奔驰、宝马的人都来过,明天上午,大众的海兹曼教授也要来。”大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真没想到,从一大早开始,我们的展台就围满了人。”吸引这些参观者的是大陆在本次展会上所展出的一系列智能汽车与一体式互联的最新创新成果:从智能式自动调暗玻璃、利用车载应用程序和智能手机解锁车辆的智能进入系统到极具创新的曲面中控台系统、平板智能收音机,再到能够提供前方道路准确实时信息的动态电子地平线。
去年大陆就参加了亚洲消费电子展,是最早参加亚洲消费电子展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今年,他们甚至把一辆装备有各种先进技术的“一体式互联演示车”搬到了2016 CES Asia展会现场。具备各种智能化功能,具有场景理解能力,甚至可以预测用户的交互行为的演示车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在这辆演示车上,应用了大陆的多项全新车联网原理和理念: 从基于场景的服务、直观人机界面到基于IP的架构等。直观人机界面是这一理念的核心所在:宽大的显示屏可实现视觉界面的重新配置,另外还能实现自然语音和自适应语音对话,用户可享受到互联设备所带来的丰富、便利和安全的体验。
有着140年历史的大陆集团深耕汽车行业多年。去年他们刚刚完成了对Elektrobit的收购,这家公司是做软件设计的,目前有差不多2000名工程师。从全球范围来看,大陆目前共有有13000多名软件工程师,已经是实力非常强劲的软件技术公司。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及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睿凡博士表示,“欧美代表性的公司,包括Google、Facebook,以及德式企业,包括SAP等,以及不断成长壮大的中国IT企业,像腾讯、百度、华为等,都是我们希望合作的对象。对大陆集团来说,我们希望在全球都是以开放的姿态与IT行业巨头实现合作,特别在中国要实现双向互补。”
大陆集团预计到2020年,将有75%的车可以实现互联、自主上网。大陆集团所理解的“一体式互联”是智能设备要能够跟车互联,能接入汽车,并且能够自由使用APP。除此以外,“一体式互联”还应该能够实现驾乘人员之间、车与车之间、车与道边设施、车与云端的互动。现在的汽车,在未来要成为一款智能设备,要使得驾驶人员能够将车与自己的智能家居等个人世界直接形成连接,而且,通过“一体式互联”还可以使得更多的内容和服务能够进入汽车世界。
大陆集团目前正在开发智能设备进入系统解决方案,对“传统”进入控制和启动系统形成有益补充。网关钥匙(Gateway Key)就是其中一例,驾驶员携带的汽车钥匙在这里起到中介的作用。它可利用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通过蓝牙低能耗(Bluetooth LE,亦称智能蓝牙)技术将指令发送到汽车钥匙上,通过应用程序进行远程解锁车门、打开车窗等操作。研发人员还计划使用许多智能手机目前已支持的近场通信(NFC)技术。智能进入系统的另一范例是影子秘钥,它可将单个硬件与智能手机一起变成一把钥匙。智能手机显示屏成为进入汽车的一种途径并通过近场通信界面进行加载。这一功能在当前车型及未来新车型上都可以实现,驾驶者只需用智能手机即可解锁和发动汽车。
大陆集团在2016 CES Asia展上所展出的曲面式中控台技术就是未来互联式汽车内饰设计的潮流领导者。该系统将两块12.3英寸的具有主动触觉反馈, 压力感应和带有TOF行程摄像传感器的手势探测功能的AMOLED显示屏联合在一起。以上尖端技术的结合不仅造就了极具吸引力和灵活的人机界面,而且触觉反馈、压力感应帮助引导手指的操作技术能够避免驾驶员分心,提高驾驶安全性。由于采用了创新性制模工艺,曲面塑料表面功能强大,外观漂亮,一般要用更为昂贵的玻璃为主材料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无论是汽车行业最为关注的,节油、安全和自动驾驶,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车辆必须具有预见性。为让车辆获得前方道路准确的实时信息,大陆集团正在开发基于云端的动态电子地平线技术,该技术可以为车辆提供限制信息、交通指示灯、建筑工地、道路障碍物等各类动态数据和实际道路数据。同时,动态地平线技术能够让车辆‘看到弯道后的情况,减少事故发生。同时借助配套的数据升级版能量管理系统,迅速为车体提供最优化的能量分配方案,从而使燃油消耗降低3-4%。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向数字化时代迈进,而数字化同时也在改变着整个汽车行业 ——系统、软件和服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我们会更关注于为人和物提供出行服务。”康睿凡说。
展馆外的“较量”
事实上,汽车企业间的竞争甚至延续到了2016 CES Asia展场之外。
5月12日,博世在上海举办了以“互联科技·至简体验”为主题的中国年度新闻发布会,并宣布将积极拓展互联交通、互联工业、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四大领域新兴业务,支持中国“互联网+”发展战略。去年,在中国“新常态”的市场背景下,博世依然在华取得稳健增长,合并销售额再创新高,达770亿元人民币。相较三年前,博世在华销售额接近翻番,中国市场在博世全球销售额中的比例也从9%上升至16%,这使得中国首次成为博世集团在其本土市场德国之外的最大市场。
“尽管中国市场步入了‘新常态,但是依然蕴含着丰富的机遇,特别是在互联产品和解决方案业务方面。”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亚太区业务负责人泰瑞来在年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过去的一年中国物联网市场发展迅猛,而未来这股势头必将有增无减。其背后推动力之一便是中国政府的‘互联网+战略,这将成为中国互联产业的孵化器。”
互联化正在不断改变博世的业务范围与构架,同时包括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目前,博世全球56000名研发人员中,三分之一致力于软件研发。在中国,博世对于同时拥有制造业领域知识和软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正与日俱增。2015年,博世中国5500名研发人员中有30%从事软件技术开发。未来,博世将在软件人才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增强软件实力,为塑造未来的互联世界做好更加全面的储备。博世宣布计划今年在全球招募约14000名大学毕业生,其中2500个名额面向中国,这其中有超过500个职位与软件相关。
博世正致力于让汽车成为互联网的积极组成部分。通过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以及多种驾驶员辅助功能,未来互联汽车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代步工具,而是变身驾驶者名副其实的智能助手,带来独特的驾乘体验。在北京车展期间,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也曾专门在北京召开了媒体专家技术交流会。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总裁陈黎明博士在会上介绍了博世对自动驾驶的规划,“我们认为自动驾驶发展的路径是,首先在是现在的ADAS驾驶员辅助系统,接下来是部分自动驾驶,到2018年左右,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功能会向市场上量产,就是半自动驾驶,最终在2020年以后,自动化的等级会发展到高度以及完全自动驾驶。”去年博世在美国市场上已经量产了第一个可以实现在60公里以下自动跟车以及车道保持的带部分自动驾驶功能的产品。在中国,博世于2014年底量产了第一款带有驾驶员辅助系统的产品,该款产品被安装在吉利博瑞的系统上,博瑞之后,在2015年底量产的吉利博越上,也配备了多款博世驾驶员辅助系统,其中包括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前后泊车引导,以及博世全球首发的紧凑型多功能摄像头,实现了车道偏离警告等功能。在长安最近实施的从重庆到北京的自动驾驶“路演”车——长安睿骋上,则配备了博世的高速公路辅助系统,5个中距离雷达传感器加1个智能摄像头的配置,实现了从重庆到北京长达2000公里的自动驾驶长途试驾。
无论是从主动安全的ABS与ESP,还是被动安全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包括ADAS传感器,博世的优势在于有能力从系统上去支持中国汽车使用驾驶员辅助系统,“这些系统不是独立的系统,而是一个越来越融合的系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车辆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让我们的系统越来越智能,让我们的道路越来越安全。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事业部的愿景和使命是使我们的驾驶更安全更舒适更有乐趣。”
虽然大众汽车没有如同去年一样来到CES Asia展现场,但其投资参股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消息还是震惊了汽车的“朋友圈”。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是全球规模最大、最知名的人工智能(AI)科研中心之一,此前,大众已经与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合作多年,取得了多项研发成果,其中包括能够监测驾驶者疲劳状态的智能座椅原型。通过收购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部分股权,大众汽车集团得以进一步强化其在面向未来数字化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穆伦表示:“人工智能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因此,参股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投资,意味着双方将在这一领域展开更加紧密和深入的合作。大众汽车集团致力于汽车行业内外各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始终走在时代前沿。我们也希望通过投资参股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工厂和集团自动化进程。”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首屈一指的权威研究机构,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旗下有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750位员工专注研发全新的软件解决方案。除了人工智能领域之外,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同样专注于机器人技术、工业4.0和驾驶辅助系统。大众汽车与该研究中心携手展开的研发项目包括软件框架ROCK,旨在实现更加直接而紧密的人机互动。在2016年信息技术年会上,大众汽车集团曾经展示了该系统原型。
2016 CES Asia展已经结束,熙熙攘攘的展内展外,汽车企业们向着互联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路途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