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德尔福在中国市场获得了12%的年增长,他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把中国的营业额再翻一番。
在中国的发展多年的德尔福一直是市场的领先者,随着业务的发展,他们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德尔福分四个事业部,其中最大的一个事业部是电子电气系统事业部,它占了德尔福将近一半的营业额,这个事业部的全球总部就在上海,同时,中国也是德尔福在全球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研发基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后,德尔福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有哪些看法?未来,在中国,他们又将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划?近期,本刊记者采访了德尔福中国区总裁杨晓明博士。
《汽车纵横》: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看法。许多观察机构对于中国车市今后的发展看法好像比较矛盾,德尔福怎么看?
杨晓明:去年从第二季度开始股票市场的波动,到第三季度一些经济数据的下滑,到底中国能不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其实大家见仁见智的观点都有,我们对中国市场一直是充满信心的,为什么呢?我们觉得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大家注意这几个方面的判断,对德尔福下一个阶段目标的制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就是我们国民经济总产值GDP的增长,GDP的增长有乐观的,也有不乐观的,总之来看都是在5%到7%之间,GDP的增长与汽车行业的增长可以说直接相关。我们相信中国在新常态下,个位数的增长率会继续平稳持续的下去。实际上我们相信这种增长率更健康,可持续性更好,这个对我们制定发展战略的一个基础之一。
第二,一个很大的动向,中国服务业行业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接近50%。
第三,个人消费是1.5万亿,从2001年的1.5万亿,现在到2015年已经接近2.8万亿,大家可能一直担心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怎么样,但是我们觉得从这几个看汽车市场的总量还会增加。
《汽车纵横》:为什么德尔福觉得中国是全球最有潜力的市场?
杨晓明:第一个就是中国国民经济总产值10.3万亿,你注意全球第一大经济实体——美国是17.3万亿,但是中国的GDP对全球的贡献率超过美国的一倍,这是我们宏观经济的状态。
其次,中国汽车行业的增长,在2015年到2020年期间,即新常态下,30%的汽车将会在中国生产。
从GDP到中国汽车市场,刚才我谈到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汽车节能减排的趋势,也就是我们说的“绿色”趋势。
所以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判断是仍然有发展潜力,同时这些方面带来的不光是一个汽车产量的增加,还会带来质的提升,就是说单车零部件采购质量也会随着对安全、绿色、互联的要求,在不断的增长。
《汽车纵横》:您对于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持续性很乐观。
杨晓明:下面就谈这个持续性。中国现在大概有3.5亿的人口会在城镇化过程中逐步从城镇走到城市里面,我们在中国超过150万人口的城市,在未来要超过100个,什么概念呢?美国超过15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40个,欧洲只有大概28个,而中国超过150万人口的大城市达到107个!再一个就是中产阶级占人口的比例不断的增加,到2025年,中产阶级占的比例会超过一半。我们觉得中国长期发展的市场潜力永远是存在的。
我们来看二、三线城市的汽车发展,第一个谈量,汽车产量到底能不能持续下去?二、三线城市的汽车保有率跟一线城市比低40%,同时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最大的。一线城市新车注册现在只是占到整个新车注册比例的10%,有55%的新车注册是在二、三线城市,如果加上四线城市比例就接近百分之七十几了,所以汽车产量我们觉得不会有问题,因为二、三四线城市继续的给我们非常大量的增长。
下面再谈质的问题。每个车本身需要的零部件的价值也在不断增加,主要体现在三个细分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中高端汽车。中高端汽车占的比例现在已经是27%,这个会继续增长,就是说中高端汽车的比例会接近30%,会每年以6%的符合增长率在增长,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中高端汽车就会带来零部件单车使用的价值会增加。
第二个板块是SUV。大家知道,2015年SUV销量增加了46%。如果大家再看今年第一季度SUV的增长,已经超过46%。SUV和普通轿车相比,单车零部件的价值会高20%左右,这也给零部件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第三个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大家一直在讨论,咱们拿数字来说,首先是2015年销售接近200万辆,中国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如果看未来的发展速度,50%复合增长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发展机会的。电动车或者是高级混动汽车在零部件采购方面的价值,大概可以高两到三倍。
总体来收,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量将继续增加,单车零部件的技术含量也会增加。这给技术领先的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德尔福在中国汽车市场怎么定位?先看历史。德尔福在中国市场一直领先市场的增长。2010年到2015年我们的发展情况怎么样?2010年到2015年我们的销售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在13.3%左右,大家可以查一下,中国市场2010年到2015年是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汽车的产量年符合增长率大概是在7.5%左右。去年在经过那么大动荡的情况下,德尔福表现怎么样?2015年,德尔福实现增长12%,同期中国汽车产量增长是3.3%左右,我们超出市场平均增幅9个百分点。从2016年到2020年,基本上按照我们的预测是是要以三倍于市场的速度增长,这就是我们的目标。随着国内整车厂对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需求的增加,我们预计到2020年左右,来自自主品牌客户占我们营业额的比例会占到三分之一。
《汽车纵横》:今后,在中国市场,德尔福将有哪些进一步的发展规划?
杨晓明:我们将继续加大本土化建设。德尔福95%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是在中国生产的,有80%的原材料是在中国采购,对带动本地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们将在继续在中国市场进行投资,进一步提升本地生产、研发实力。我们上海的电子/电气系统工厂正在投入巨资提升个工厂的自动化生产,将整个工厂的自动化生产水平从目前的20%提高到80%。在大家的印象中,传统的线束厂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工厂。线束是整个汽车的神经中心,汽车的很多问题,比如说车灯不亮了、或者不该亮的时候亮了,等等,到最后往往都是因为线束有问题。其实生产过程非常复杂,来自1200个供应商的产品每天要送到工厂。再比如说每个高档汽车线束不一样,你需要一个特殊的影像系统,另外一个不需要,他非要一个声控的,这两个线束不一样,所以不同时候进来的订单是不一样的,你怎么能在管理几千家供应商的情况下,满足整车客户的需求?整个生产管理流程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我们这个自动化工厂的项目,已经得到上海市的支持。上海对工业4.0抓的力度非常大,这个是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个项目预计将于2017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