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大军,仅5家入围全球“百强”,中国零部件亟待“做大做强”

汽车纵横 / 2020年03月02日 01:19

新闻

曹晓昂

前几天,汽车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舍弗勒发出的一封“紧急求助函”惊动整个汽车圈,据称“由于滚针断货将导致49家汽车整车厂的200多个车型陆续全面停产并在理论上将造成中国汽车产量300多万辆的减产,相当于30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损失”。尽管对于该事件的发生,业界仍然存在着争议,但从“滚针的断货可能影响300万辆汽车的生产”的事例中,汽车零部件对于整车供应链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而与此同时,该事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外资企业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中所处的垄断地位。

水平落后,全球百强仅5家

尽管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强大支撑,但在事实上,与飞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相比,中国品牌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水平却严重落后于整车,存在着“缺失关键核心技术、外资品牌占据核心零部件产品市场”等问题,而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品牌零部件行业今后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近日召开的“2017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透露,在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零部件企业,数量保守估计在10万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有一万兩千多家,在这里虽然已经出现了一批专业性较强的企业,但多数集中在低附加值零部件领域,且分散重复。在2017年,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的中国零部件企业数量仅仅只有5家,而这个成绩已经是创下历史新高。

“第一是在非关键产品领域市场集中度比较低,很多国内的零部件企业集中在低附加值零部件领域,而且是分散重复的。第二是零部件产业集群不够强,专业化水平不够高,产品的更新换代相对来说缓慢,轻售后、重配套的问题还是比较大的问题。再有就是我们的整车零部件集团化企业发展相对滞后,急需转变发展思路,要提高我们整车零部件集团化市场的能力,增长市场竞争力。此外,汽车零部件的关键领域仍然是以外資零部件为主,特别是在电气化、高精密零部件领域更为突出,因此我们汽车零部件还面临很多挑战。”师建华表示,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成绩是非常明显的,但仍然存在不足。

“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仍需要加强,解决跟外资企业的差距。此外,我们的生产方式也急需优化和挑战,对生产全过程的有效控制要努力,第三,我们的产品品质还需要持续提升,尤其是在产品监管,设计开发,一致性保障体系方面要进一步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增长速度快于整车,外资优势明显

虽然我国零部件行业的实力偏弱,而另一方面,我国零部件行业的增长速度其实是高于整车行业的。2001—201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5.1%,远高于同期汽车工业销售收入17.9%的复合增长率。201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3.7万亿,同比增长了14.2%,利润总额是2858亿元,同比增长了17%,固定资产投资是8685亿元,同比增长了5.88%。从全球角度看,汽车零部件产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与整车销售当前的产值比为1.7:1。《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宁告诉记者,当前中国市场在全球新车产销量中占有约1/3,而中国汽车保有量还在持续增长,汽车后市场、汽车用品及改装也都正在快速发展,未来一定时期内,这种趋势不会改变。也就是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今后的发展潜力巨大。

但在我国汽车零部件关键领域,仍然以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主,外资企业已经占据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涡轮增压器等高附加值产品大部分市场分额,而且外资企业的影响还在不断加剧。“由于排放、安全等法规的不断加严,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原有商用车的市场受到冲击,这都给外资提供了更好的进入的机会,总体来看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势必会挤压中国品牌生存空间,垄断优势会对中国品牌核心技术突破造成一定的制约。”师建华表示。

“中国已是汽车产销大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是汽车制造大国的发展基础,过去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闷头搞技术、造产品、谋发展,现在还要做整合、强自主、提品牌。”辛宁认为,国内外资源整合已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前不久,“中汽报”以2016年汽车零部件企业营业收入为主要评价依据,评选了“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2017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以下简称,2017“双百强”)。在2017“双百强”的国际百强榜单中,千亿级企业达到17家,入选最低年营收额为112.5亿元,德国、日本、美国的零部件企业排位靠前,仍是主流。虽然在这个以销售收入为主的国际百强榜单中,有17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选,但其中,中航汽车、均胜电子等6家是通过海外并购做强做大,福耀、万向等企业则是较早开展国际业务的中国零部件企业。而在中国百强榜单中,千亿级企业有2家,超百亿企业18家,除以商用车发动机为主营的潍柴和锡柴、大集团体系下的华域汽车以及依靠国际并购迅速成长起来的企业外,很多企业以铸造、内外饰件等业务为主,品牌影响力不强、核心技术不突出,与“国际百强”相比,“中国百强”的差距仍然较大。“未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持续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提高产品先进性和附加值,开展国际化合资合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提供动力。”辛宁表示。

整零合作,铸造产业基石

“同时我们的汽车零部件面临着另外一个挑战,就是我们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缺乏稳定的合作关系。”师建华表示,零部件供应商长期处于弱势的地位,导致我们的整车企业只对零部件企业提出要求,但是在引导方面不够,这也间接影响了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而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产出及回收期不确定,部分零部件企业缺乏研发信心和耐心,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和资金投入,采取仿制国外先进产品技术的跟随战略,虽然暂时解决了生存问题,但也造成中国品牌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差距。

“汽车零部件强则汽车产业强。”事实上,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石,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的发展是相互依存,同生共荣的,零部件的技术、品质和成本的可控性,关乎汽车整车厂商的长远发展,因此德、美、日、法、韩等汽车强国均大量采用本国的配套体系,并形成了德系、美系、日系、法系和韩系的零部件与整车协同发展体系。“做大做强中国汽车零部件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基本支撑。”师建华表示,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立足于自主研发与技术革新,进一步推进零部件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也需要整车和零部件持续协同合作。endprint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