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晓
5年前,面对炙手可热的国内汽车市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给出了“十二五”销售总量500万辆的目标。然而,这家中国汽车工业的老大哥在2015年交出的成绩单却无法让人满意,整体销量完成率仅为56.8%。过去5年,对于一汽集团而言,可谓命运多舛。在经历了审计风暴和反腐风波之后,随着新任董事长徐平掌舵一汽,集团已重新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在2016中国汽车论坛上,一汽集团发布了一份低调务实、敢于担当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汽车市场上,一汽集团将奋楫争先。
“十三五”整体规划低调务实
500万辆的销售目标、20%的市场占有率、1500亿元的研发投入,这是一汽集团当年给出的“十二五”发展目标。然而到2015年底,一汽整体销量只有284.4万辆,完成率仅为56.8%。
在2016中国汽车论坛上,一汽集团发布了一份较为低调的“十三五”规划:力争实现到2020年市场份额为15%以上,利润目标为8%,整体销量超过400万辆,自主品牌突破200万辆的目标。
具体的布局是整个“十三五”期间预计投放50款产品,以及18款自主产品。预计投放新能源产品19款,其中乘用车5个平台11款,商用车5个平台8款。一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目标是新能源汽车占到全国15%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者。到2020年,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
对此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一汽集团将销量目标大幅削减为400万辆,体现出集团在研判复杂的国内经济环境以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后,提出的一份低调务实的规划目标。同时,作为汽车行业传统老牌的国有大型企业,其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还肩负着一定的政治使命,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市场取得成绩的信念也将助推一汽集团将部分工作重点放在新能源领域之上。
针对“十三五”规划,一汽集团提出了“1593”振兴计划,分别是1个目标(质量效益型企业),5个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9大举措(打造品牌性企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注重人才建设等),3个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企,党建、文化、体系建设)。其“十三五”科技创新目标为“三化两高”——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高品质、高效益。提高系统集成能力,支撑一汽“十三五”“十四五”的持续发展。
切实措施应对经济新常态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人民日报日前刊发独家专访《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表示,“中国经济走势一定是L型,也就是经历一个探底的过程,然后长期在低位发展,并且这个阶段会持续很久。”有分析认为,这意味着整个“十三五”乃至“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都将处于L型走势。这无疑给一汽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为了不让新目标再次落空,一汽针对性地提出了完成任务的总体思路,要完成两大任务,做好产品“三关”。一汽制定的两大任务是:第一,集中资源做好三大品牌,即一汽乘用车品牌、商用车品牌和红旗品牌;第二,集中精力过好产品“三关”,即质量关、成本关和技术关,以提升一汽自主产品的竞争力。
在产品层面,目前一汽的产品平台构建已基本完成,核心总成和技术开发实现了突破。在平台搭建上,商用车结合牵引、自卸和改装三大平台,形成了模块化、通用化的系列产品;乘用车构建了M、S两大平台,覆盖了4万到20万元价格区间的产品;红旗构建了L、H两大平台,形成了豪华轿车、SUV和面包车等诸多产品组合。这为一汽未来5年的产品投放提供了保障。
在技术层面,未来五年,一汽将有1.0T、1.2T、1.4T、1.6T和2.0T五款直喷发动机投放市场,匹配自主变速箱的自主乘用车也即将上市。
“蓝图”战略主攻环保节能
环保部发布的《2015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在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后,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我国还处于第二阶段,具体治理的6大措施中产业结构调整、控制汽车污染都与汽车行业密不可分。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是包括一汽在内整个中国汽车行业不容回避的问题。
在一汽的“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发展重点,一汽提出60项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突破目标,并计划打造6个技术平台上10余款新能源商品车。但从市场反馈看,一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目标并未落实。
在“十三五”规划中,一汽在新能源领域大举发力:预计投放新能源产品19款,其中乘用车5个平台11款,商用车5个平台8款。一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目标是新能源汽车占到全国15%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者。到2020年,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
对应汽车减排要求,一汽在2011年发布了“蓝途”战略,搭载增压直喷发动机、DCT、低滚阻、START-STOP、高效能源管理等“蓝途”节能技术的红旗H7也在2016北京车展上亮相。搭载“蓝途”新能源技术的红旗H7PHEV也将于2016年9月上市,整车NEDC油耗较国家第四阶段油耗法规目标值低40%。
“挚途”战略瞄准智能网联
2016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给汽车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汽车产业既要加大力度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要做好传统内燃机汽车的节能减排工作。同时,要将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汽车上,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在“十二五”收官之年,一汽发布了“挚途”互联智能技术战略,明确指出中国一汽将在2025年实现智能商业服务平台运营。
为此,一汽制定了详细的技术发展规划:目前,“挚途”1.0已应用到红旗轿车上,具备ACC、AEBS、LDW等驾驶辅助功能,为客户提供“辅助驾驶”(ADAS)。
到2018年,实现“挚途”2.0,这是中国一汽互联技术应用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将发布红旗品牌互联智能乘用车和解放品牌互联智能商用车,具备单任务短时智能托管、D-Partner2.0的车辆智能服务功能,完成智能互联生态圈布局。
到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实现“挚途”3.0,一汽将发布高速公路代驾产品及深度感知和城市智能技术,具备多任务长时托管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功能。
到2025年,实现“挚途”4.0,一汽将实现智能商业服务平台运营,高度自动驾驶技术整车产品渗透率达50%以上。
“挚途”技术战略源于中国一汽对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入洞察和对政策的充分解读,它将与”蓝途战略”一起成为一汽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15”落实的双引擎。
立足红旗复兴自主品牌
复兴自主品牌,是发展一汽绕不过的坎。复兴红旗在一汽集团的“十二五”规划中被视为重点项目,尽管复产后的红旗销量仍然不尽如人意,但是已然复产,且在2015年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展示了其各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也可谓是其“十二五”规划中的亮点。
在“十三五”规划中,红旗将布局SUV、B、C、D、E级,形成完整的产品线,2020年以前将推出5款以上车型。到2020年,红旗新产品将覆盖从B级到E级、从轿车到SUV和高端商务车各细分市场。
红旗轿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经典的红色记忆,但市场化运作以来,其表现难以令人满意,尽管如此一汽仍然不能放弃对红旗品牌的打造。一汽董事长徐平在多个场合都曾表示,干好自主品牌才是一汽集团未来发展的方向,并讲明“红旗品牌是我们的金字招牌,一定要做好”。为了能让自主品牌将来的发展道路更加广阔,徐平对一汽自主品牌“动刀”,分别划分出一汽乘用车、商用车和红旗等三个事业部,同时确定了集团层面高级领导对接负责。从组织构架上来讲,一汽轿车、天津一汽等自主品牌,将改组乘用车事业部,由一汽轿车现任总经理安铁成担任负责人,向一汽集团副总经理秦焕明汇报;一汽解放、一汽吉林、一汽红塔等组建商用车事业部,由一汽解放总经理许宪志负责;而红旗品牌则成立单独的事业部。
除了组织架构调整外,一汽还在产品研发下足功夫。在传承红旗传统品牌的基础上,研发团队融入了更多的科技与现代元素,通过自主创新的突破,为用户提供更完美的体验。一是更澎湃的动力体验,包括传统动力和新能源;二是新一代红旗HMI车载信息系统,在互联网+时代将为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互联体验;三是正在升级的“挚途”2.0技术,一定会为用户带来更便捷、轻松、安全的智能体验。所有这些技术,都将搭载到陆续投放的红旗产品上。同时,在产品组合上红旗将覆盖大部分高端市场。2020年之前,将有8款产品投放。每一款产品都在红旗的产品组合中有自己的角色定位。
未来5年,国内外经济大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汽车产业内部面对激烈竞争,外部面临转型升级,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给车企提出全新挑战,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也不再满足单纯的代步工具。面对“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对于一汽这家中国汽车工业的“共和国长子”来说,最大的考验将是求变和转型的能力。新变革山雨欲来,唯创新破茧化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