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大众正式宣布,大众经典车型甲壳虫正式停产,这一足以在汽车历史上留下里程碑意义的车型从此在我们眼前消失,留下的只剩下回忆。
可以说在中国,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二代甲壳虫,在千禧年后,甲壳虫正式引进国内,那时甲壳虫绝不是低廉、家用的代名词,当年 20 多万接近 30 万元的售价让它摇身一变成了个性、小资的专属标签,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很多年轻人把甲壳虫视为自己的 Dreamcar。
说起来甲壳虫跟我也有一些渊源,在我 8 年前正式成为汽车编辑的时候,我撰写的第一篇试驾稿件就是甲壳虫,我至今记得那篇文章的标题叫《小虫子,大暴走》。在很久之前我写过从事试驾编辑这么多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几台车中,那台甲壳虫就成功上榜,但是这些在甲壳虫宣布停产后只能成为了回忆,值得庆幸的是,我至少驾驶过这台经典车型。(下面配图为当时拍摄的车辆)
甲壳虫的 " 一生 "
说到甲壳虫,我们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经典,那么我们为何要这么说呢?因为它有着传奇的一生。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38 年的德国,那时的甲壳虫一直被称为 " 大众 1 型 "。
20 世纪 30 年代,费迪南 · 波尔舍与阿道夫 · 希特勒合作设计了原版甲壳虫,目的是开发一种德国工人阶级买得起的汽车,也就是纳粹党的 T 型汽车。波尔舍在和希特勒 " 合作 " 之前,就已经在设计这款车了,而希特勒恰好成为他做成这个项目的金主。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壳虫引发了大批模仿者。
后来,有些甲壳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制造的,但很快就被基于甲壳虫平台上的军用车辆所取代。战争结束后,大众汽车重新起步,以最初汽车为模型,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汽车——微型客车、Squareback 旅行车、Karmann Ghia 跑车等等。
但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末,由于排放标准和安全法规的建立,以及德国人从老式设计中走出来的愿望,大众公司就结束了在德国的甲壳虫的生产和销售。但大众还在墨西哥为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生产甲壳虫,因为那里的排放标准和安全标准落后于世界的其他地区。
在这之后,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当美国汽车制造商发展状况 " 摇摇欲坠 " 时,大众汽车公司推出了其全新打造的新款甲壳虫,并在 1998 年底特律国际车展崭露头角。新甲壳虫诞生后,1999 年销量就达到了高峰,卖了 83,434 辆。大众汽车表示,自 1998 年以来,全球共售出约 50 万辆甲壳虫汽车。
大众为何会把甲壳虫停产
但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甲壳虫近几年一直销量很低,从 1998 年生产第二代到 2011 年生产第三代,再回想坚持了几十年的第一代车型,因为销量不佳已经明显打乱了大众对甲壳虫的规划。而且第三代车型在市场上也没有获得积极的销量反馈,从 2014 年全球销量 9.1 万辆到 2015 年的 6.4 万辆再到 2016 年只有 2.5 万辆,销量几乎是断崖式的下滑,一代名车就这样被边缘化。目前国内市场一年新车要卖数千万辆,而甲壳虫年销量只有区区数千辆,甚至不及热销车型一个月的销量。
所以很多消费者对甲壳虫除了情怀还是情怀,在购买新车的时候或许情深的看一眼、亦或压根就没想起这款车来,早已忘了儿时对着爸妈说的那句 " 我长大了要买甲壳虫!" 在现在很多人看来,花 20 万来购买这个情怀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因为这个消费区间的用户更多的是为实用性买单,而非情怀。
当然了我们也别太难过,毕竟时代在推进,甲壳虫虽然已经停产,但大众汽车并没有完全抛弃它的怀旧情结。在大众公司为将电动汽车推向市场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中,它打算在 2022 年推出一款电动 Microbus。最初的 Microbus 是 20 世纪 60 年代嬉皮士文化和叛逆的非官方象征,已于 2013 年停产。未来,电动 Microbus 将作为一款完全现代化的电动汽车回归市场,并将成为大众摆脱 " 柴油门 " 丑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众汽车制定将电动汽车推向市场的激进路线之际,迪斯曾考虑将甲壳虫重新打造为一款全电动汽车,以利用其在汽车流行文化中的声望,大众还表示即将在 2020 年推出的 I.D.Neo 掀背车将成为电动汽车时代的 " 新甲壳虫 ",不知道到时您会为儿时说过的话买单吗?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
车市半年考丨广汽本田:车市寒冬?不存在的!
14 张图速览北京汽车智达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