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宏为何自杀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 2019年12月29日 13:50

新闻

1983年,我被任命为上海市经委副秘书长兼生产计划处处长。上海市经委是个大委,而生产计划处是上海经委旗下最大的处,管上海所有生产企业, 每月要对生产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要怎么解决等。

对我而言,这前后工作变化太大。我原来在工厂做具体工作,一是一,二是二,到上面后反而不习惯。作为副秘书长,又初来乍到,本应先到各个局熟悉情况。但实在没时间,每天都在开会,上午某市长开会,下午又是政府会议……就变成天天开会干部,我有点不适应。

此外,上海市经委还有个特点:上海什么事情都有份,可以听经委的意见,但经委没有最后决定权,因此很被动,但这是体制问题,我们也没办法。我是新兵,什么都不懂,边干边学。

新兵

做分工时,我正出差在外,结果把我分去管桑塔纳合资项目,相当于把最难啃的骨头扔给了我。

这种情况被上海市经委主任李家镐注意到了,他找我谈话,他说,你现在就去大连学习,以后你的工作由我安排。他在主任会议上统一协调。一年后,经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批准,我被提为上海市经委副主任,负责全市工业生产。

汪道涵虽然不直接领导我,但我跟他交往较多,一般都能在市长办公会议上见到。他很能干,是个哲学家,他就讲过,上海要发扬海纳百川精神,要有宽广胸怀,要吸收各国技术。他去世后,我还专门写过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1986年,为加大对上海市重大项目的领导和协调力度,汪道涵给李家镐下命令。他说,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但很多合资项目问题很大,外方反映强烈,你们经委应该管。

在此之前,很多事情经委都只能听不能管。他还说,上海经委有6个副主任,每个副主任分管一个重大项目,如果解决不好,要向市政府报告。

做分工时,我正出差在外,结果把我分去管桑塔纳合资项目,相当于把最难啃的骨头扔给了我。李家镐说,老陆,这就看你的了。

我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 但还是把任务接了下来,为什么?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就是想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干些事。原来我对汽车行业一概不知,我接触汽车业就是从这时开始。

从1986年下半年起,我就投入到桑塔纳项目上,上班还在上海市经委。生产计划处来了个副处长,实际工作他在做,我的主要精力在汽车。我先熟悉企业,花半年时间做调研,一个厂一个厂地去看。去过上海大众,也去过零部件厂,对整体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为桑塔纳项目,上海市委开了很多次会议,每次开会,计委、经委、外经贸委、财政、银行之间争论十分激烈。遇到的问题很多,比如建设配套资金从哪里来?申请进口散件的外汇从哪里来?尤其是零部件国产化,由于资金缺乏改造任务根本无法落实。

有些改造项目,零部件厂不愿意承担,认为技术要求高,批量小,认可难通过,风险很大。桑塔纳国产化难以推进,散件组装了3年,国产化率仅达2.7%。

上海市一位副市长分管工业,我向他汇报。1986年冬天,由他带队到一汽学习。当时一汽厂长是耿昭杰,我也是这时候才认识他。到了一汽,我大吃一惊,一汽非常大,而且设备完全,铸造、锻造、模具什么都有。反之,上海基础太差,基本都是弄堂小厂,以这样的基础来完成国产化,确实很困难。

颇有意思的是,一汽建厂时,上海曾派去一批人支援。我们这次学习,也是这批人和我们开座谈会,他们还劝我们不应该和德国大众合作。他们说,德国大众是赚你们的钱,你们基础太弱,学不到东西,我们是苏联援助,他们很无私,什么都愿意教我们。

这就是当时的代表思想,很闭塞,对外资信心不足。趁这个机会,我跟吉林工业大学建立联系。我问他们,如果上海送干部来培训,你们能不能接收?他们当然很高兴,我就以上海市经委的名义跟他们签订意向协议。

1987年,受国务院指派,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朱镕基带着各部委,包括中汽公司到上海,专程调研桑塔纳国产化进展情况,我负责接待。以前到国家经委开会,偶尔能见到他。但我属于生产系列,而他作为国家经委第一副主任,管技术改造,跟我是两个系列。

朱镕基在上海两个月,我陪了他两个月。刚才我讲过,做调研时,我收集了一些情况。在一次汇报会上,朱提了很多具体问题,我就在旁边回答和解释,当时也没多讲。但却引起了朱镕基的注意,他直截了当地问,你经委副主任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我回答说,我也刚开始熟悉情况。

朱镕基住在锦江饭店。有天早上,我去接他。他说,老陆,陪我一起吃早饭。

我说,我吃过了。

你再吃一次。他说。

吃饭时,我们深入讨论了上汽的很多问题,包括人事安排。

可能我们观点相同,工作中朱镕基很支持我。有时我的脾气很爆,谁搞不好工作我会发脾气,也没办法,要搞好工作,难免得罪人,工作就是要有责任心。

考核

这件事说明,方宏有实战能力,而不是只会讲不会做的书生派。通过考核后,提拔方宏的主张被大多数人接受。

1987年,我代表上海市经委到天津参加全国对外经济合作工作会议。报到时我遇到了上海大众董事会秘书方宏,其实做调研时我就认识他,但没多少机会交流,现在就我们两人,我就向他了解上海大众的具体问题。

为什么中德双方矛盾这么大?我问道。

这么大的合资项目,有矛盾很正常,没有矛盾才反常。方宏说。

你怎么看德方人士?我又问。

他们的优点是,管理强,技术过硬,对合资态度严谨,专业上有国际眼光。但他们缺点也很明显,看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國人一盘散沙,成不了大事。

既然如此,你觉得中方应该采取什么态度跟德方合作?

方宏说,要摒弃两种倾向,一是毫无自尊,对德国人唯唯诺诺;另一种是妄自尊大,把跟德国人的合作看得一无是处。我认为只要拿出中国人的本事与诚意来,上海大众的合作是可以搞好的。endprint

方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思路清晰,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而且英语水平也不错。聊天时,他说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

对方宏有新认识后,我就想,不是说上海汽车行业缺少人才吗?为什么像方宏这样的人才不重用呢?

我想把方宏提上来,也得到公司党委支持。但毕竟是个关键岗位,还须慎重行事。抓国产化一定要有魄力,要冲锋陷阵。方宏虽然给我留下好印象,但他实际是不是这样?我就想让他去一线实战,实际是考核他。

怎么考核?朱镕基曾对德国大众集团总裁哈恩(Hahn)博士施加压力,要他们支持国产化,不要做旁观者,哈恩也明确表示支持。为实现桑塔纳变速箱国产化,上海大众决定向德国大众卡塞尔厂购买二手设备。这套设备跟上海两个零部件厂有关系,一是齿轮厂,二是第一汽车附件厂。两个厂都争着要,让我做决定。

变速器的核心是用镁合金做的。为什么用镁合金?零部件一定要轻,这样整车才轻,耗油就少,德国人对这些很注重。但镁合金很难铸造,第一汽车附件厂希望做镁合金,同时还做加工。加工好后,再送到齿轮厂装配,这样利润附加值更高。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也没法定,因为我并不都懂。我就去找上海大众技术副总经理保尔。我问他,根据你的经验,这套设备给第一附件厂好,还是给齿轮厂好?

给齿轮厂。他回答道。

为什么?我问。

他分析得很有道理,并且一语道破。他说,镁合金在当地铸造好后再加工,假如把加工零件再运到齿轮厂,温度就会发生变化。温度变化,就容易变形,变形后再送去安装,不一定能安装上。

反之,把铸造好的零部件运到齿轮厂,在齿轮厂的恒温车间加工,加工好后马上装配,肯定能匹配。保尔原来当过变速箱厂厂长,很有经验。弄明白后,我就把这套设备给了齿轮厂。

两个厂长要带队到德国去拆设备,我有些担心。于是,我把方宏叫来。我说,老方,我给你一个任务,你代表我到德国去。如果有问题矛盾,你帮着解决问题,这事你全权负责。

他们去了3个月,相安无事,回来后关系也处得不错。几个月内就把二手设备安装调试好,不到一年,桑塔纳变速箱生产就实现了国产化,为上海大众节约了几千万元投资。

这件事说明,方宏有实战能力,而不是只会讲不会做的书生派。通过考核后,提拔方宏的主张被大多数人接受。

方宏被破格提升为上海大众总经理。他接手时,上海大众年产桑塔纳3万辆,3年后,桑塔纳年产量增加到10万辆,同时,上海大众二期工程改造竣工,上海大众形成20万辆年生产能力,桑塔纳后续车型桑塔纳2000面世。

元凶

方宏得了忧郁症。这种病其实很严重,病人要吃药,要24小时监护,还不能让他离开房间,治愈后还要多注意。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方宏是个好同志。你既然提到方宏跳楼自尽的事,我再讲讲他出事的原因。

事情经过都知道,1993年3月9日上午,方宏从五楼办公室跳楼自杀。这件事在当时引起巨大震动,各种猜测都有。但我认为,最主要原因是他受太太病情的打击太大。

方宏夫妻感情很好,他出事前不久,太太被查出结肠癌晚期。方宏原本是个思维敏捷的人,实际到后来他对外界反应迟钝,有时我跟他一起开会,发现他思想不集中,眼睛好像在看其他什么地方,别人说什么根本没听进去。

大夫跟我讲,方宏得了忧郁症。这种病其实很严重,病人要吃药,要24小时监护,还不能让他离开房间,治愈后还要多注意。但当时我们都没有经验,也没有这么做。

方宏出事当天,本来要召开办公会议,部门负责人都在会议室等他,结果突然传来他自杀的消息。或许在他脑海中,办公室背后那个窗户就等于门,他把门拉开是出去开会。跳下去时也很巧,正好有个韩国汽车代表团来访问上海大众。结果外面就传,方宏跟韩国人有关系,韩国人来了怕暴露身份。还有人说他贪污,反正说法很多。

方宏去世当天,我在美国。但前一天晚上我们还通过电话,他还问我,陆总,您明天回来?

对的。我说。

我比较忙,明天没空到机场去接您。他说。

你忙。我有事会来找你,不要来接。我说。这是我跟他的最后通话,电话里没听出什么异常,我印象特别深。

结果一到上海,就看到上汽集团党委书记林树楠来接我,我很奇怪。不仅如此,林树楠还一直把我送到家里。到我家客厅坐下,他这才跟我说,老陆,你不要紧张,我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

什么不好的消息?我问。

方宏去世了。

啊……怎么去世了?我非常震惊。

林给我讲了事情经过。他告诉我,现在要处理这件事,但有个问题,怎么给方宏下结论?他怎么突然去世?

恰好在这时,朱镕基从北京发来唁电,大意是,为方宏同志去世表示哀悼。朱以国务院副总理之名唁电,再加上医院证明,方宏是忧郁症,这才做了结论处理后事。

外面那些謠言不仅针对方宏,也影射到我头上,他们都知道我喜欢方宏。更有一种说法,我从美国回来,刚到虹桥机场就被抓走了……这种谣言多得不得了,所谓谣言不可听。

方宏的事情基本就是这样,我还特地把他的照片找出来给你们。endprint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