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汽车企业不出所料地再度成为广告大户,各品牌与各车型几乎填满了所有与世界杯相关的时段、版面和位置,在电视、报刊、网站和客户端上轮番轰炸,称其为另一场世界杯大战毫不为过。
在所有的投放平台中,手握FIFA世界杯赛事独家转播权的央视理所当然成为了“香饽饽”。除了王牌栏目如《豪门盛宴》、《体育新闻》,每晚临近比赛时段的广告也多了不少花样,比如华晨金杯冠名《看透世界杯》里的“金杯时刻”,上海大众新Polo,奥迪也赞助了该节目的两个版块。再加上不断冒出来的贴片广告,央视的世界杯转播俨然已落入了汽车品牌的包围圈,以至于让人产生“广告间歇插播节目”的错觉。
这样喧宾夺主的投放背后,是高到令人咂舌的赞助费用。据传,东风悦达起亚冠名《体育新闻》的价格为4160万元,东风日产冠名的《豪门盛宴》为6877万元,由一汽丰田卡罗拉冠名的《5要赢》则需5160万元,让人不得不感叹汽车品牌的“财大气粗”。
在越来越提倡精准营销的当下,面对如此狂热的赞助节奏,我们似乎更需要一些“冷思考”。都说男人有三大爱好:美女、汽车、足球。汽车与足球可以算作是男性荷尔蒙的代名词,二者的结合也经常火花四溅,默契十足。但“乱花渐欲迷人眼”,当汽车广告扎堆,营销方式雷同以至于产生审美疲劳时,天价投入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实现精准营销,值得汽车企业深思。
对此,业内营销数据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主任张洪忠教授就直言,车企本次围绕世界杯在央视所做的投放,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三:首先,媒介变化,与四年前或八年前相比,媒体格局分化嬗变,新媒体份额上升,电视一统江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高价押宝央视一家本身就有很大风险。其次,本届世界杯在美洲举办,比赛时间多在后半夜,通过互联网获取世界杯信息的球迷不在少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央视广告的受众面,效果受到影响。再次,电视互动性较差,这种先天性的劣势到了世界杯期间反而被放大,不利于深度营销。
张洪忠表示,目前车企的世界杯营销仍呈现出较大的盲目性,是为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强品牌认同还是提升销量,目的并不明确。从央视的角度来看,多数广告销售的订单仍是基于人脉或投放公司的游说能力得以达成,而非广告本身的因素;从车企的角度看,类似世界杯这样的事件营销仍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最终的广告效果还不能被精准量化。
在新媒体尚未兴起的时期,世界杯的聚拢效果和放大效应使央视的广告资源成为名符其实的黄金资源,这样的品牌效应一直延续至今。但随着媒介格局的改变,这一品牌效应必然要大打折扣。
同理,在粗放营销的时代,车企只需一支广告便可打遍天下。但在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需求日渐多元的今天,车企更需要对营销方式投注更多思考,明确重点,从而避免事倍功半的情况出现。
没有人会否认汽车与足球的高度契合。但新鲜劲儿过去了,就该思考如何体系化了。现代集团用十多年时间赞助才打造出了“运动、激情”的品牌形象。营销同足球运动一样,只有具备耐力、专注、持续的品牌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