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互联网造车要首先精通传统汽车制造业

汽车纵横 / 2019年12月03日 12:00

新闻

第一波互联网造车势力正陆续进入产品落地阶段,打响第一枪的小鹏汽车在量产车1.0版下线后,其董事长何小鹏将车开上了北京街头,并首秀自动泊车。在进入汽车领域数月后,何小鹏真切感受到了互联网行业与制造业的巨大差异,并分享了他互联网造车之路0-1的路途感悟。当前不少传统车企已经在尝试“互联网+”,新的造车力量还在源源不断涌入,作为这方面的首批“吃螃蟹”者的代表,小鹏汽车的经验、思路甚至是遇到的问题对行业都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重新创业后的新思考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曾经的诺基亚在短短几年里境遇逆转,在如今能颠覆了整个通信行业。当时我们相信一个创业者在最开始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着,完全是从当前的情况去看未来的想象。所有的判断逻辑看起来是对的,实际上全部是错的。在当前所处的阶段,利用所有的推理逻辑看远方是非常困难的。

当时进入阿里巴巴,我的感觉是真正非常优秀的企业家,既是创业者、愿景者,梦想者,同时又必须是好商人,一个企业不把这三点融合,要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如今重新创业,所有的创业者都必须重新思考,能够从未来看今天,就能看得更远,就像画一个十六宫格的创业路径,我们也许不可能走出一条直线,但是我们要知道有没有把十六宫格全部走满,想要的未来生活是什么样的。

在未来20年,车会分成两部分,首先是底盘、动力系统、轮胎等,这一部分的系统与车上的建筑、人、座椅、方向盘等基本可以分离。未来可以用手机App预订一辆车,它可能非常小,像罐头一样,到路上后会与另一个交通工具交换,把人换到一辆比较大的车或者轻轨、火车、地铁等轨道交通工具里。

在未来的出行生活中,我相信车会比现在的还要多,因为有多家运营商在竞争,很多人都会在高峰时间出行,但现在的高峰时间连我们都不想出行,当人们对高峰时间出行期望越来越高时,会发现车铺天盖地,单位通行效率会大大提高。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开车用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转完,但是在北京,同样的时间只能开过一两个区,当未来能够用相同的时间从北京的最北面开到最南面时,人们生活的轨迹会与现在大不相同。

要实现这样的愿景,只想做软件、数据、算法工具的公司我认为是完全没有可能性的,一定要实现硬件、软件、数据、服务和整个运营体系的一体化,在未来才能实现这样的变化。未来小鹏汽车期望做全球的智慧出行运营商和大型制造商,同时我们一定会把硬件、软件、新零售和运营体系放在一起。

互联网和制造业的三大不同

我投资汽车三年多,在汽车行业刚做了几个月,有几点简单的感悟:

第一,整个互联网和制造业的生命周期是完全不一样的,用互联网的角度看制造业会犯非常多的错误。如今在互联网领域我们是高段位选手,但到了制造业就是小学生,你跟他们提的任何挑战,他们会觉得你完全不懂,当然如果你学习了他们的知识,你提出来的挑战会更可靠、更有可行性。

我曾经看到在汽车行业,按一张非常漂亮的设计图在进行展示车试制后通常有10%左右的变形,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形?制造方会告诉我们:比如某处风阻太大,如果你要实现,底盘就得下降,或者某处供应链解决不了,在国内没有,假如在海外开发模具,一个模具在汽车领域的成本从几百万到数亿不等,由此带来的挑战是在量上没有实现规模化时,模具摊销成本非常大。

至于对设计图纸细节的调整,可能会因为安全要求,按原设计可能达不到五星级碰撞标准。还有对车的价位和档次的设定,可能会出现物料成本做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这还只是从展示车到试制车,而从试制车到小规模制造,从小规模制造到批量制造,从批量制造到交付,还会遇到无数问题。

在原来的互联网领域,产品从设计到小样再到最后发布,只会越来越好,很少出现越来越坏的情况。但是在汽车领域,从设计到试制、到整个工程、到供应链、到公告,再到小批量生产、大规模量产直至交付,完全没有这样的逻辑。在这个领域,在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里,我们会碰到很多跟供应链、周期相关联的事情。互联網和制造业在周期方面的差别非常大,在互联网领域,原来分发一个东西很容易,下载免费然后不停升级,但汽车行业做不到。

第二,互联网跟制造业思维的差别巨大,互联网的思维包括极致体验。最近碰到一个小案例,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棒的沙发,但发现坐不进去,不是工程问题、成本问题,而是安装难度很高,因此想要将体验做到极致,最后必须考虑平衡。

所以如果把互联网思维放在制造业领域,会发现如果做不好平衡,只靠原有的互联网思考能力,无论是极致体验,还是迭代、商业创新,在汽车领域是做不通的。今天任何人想做“制造业+互联网”,必须成为超级产品经理,必须懂所有的相关领域,才能提出中肯的建议。

第三,创业中组织及资本竞争思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比如竞争,在去年北京车展,同一天有70多场发布会发布新车型,以前互联网领域的竞争远远没有这么夸张,但是今天当互联网的竞争开始成为血海,当互联网开始与制造、医疗、教育、金融叠加,我们所有的互联网人都要重新思考:今天的创业和过去的创业真心不同。

小鹏汽车要实现哪些不同?

以前经常会提到特斯拉的跳票现象,在我做汽车之后发现,汽车产品的诞生过程中不跳票真的很难。如今我们已经开始交付小批量的1.0版本给内部用户和友好客户。我们发现无论是特斯拉还是中国的各种各样的汽车企业,他们做出的第一款车,都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

有趣的是,我们1.0版车出来以后,修复了许多问题,我问研发人员:你们以前做其他的车,出来后问题还剩下多少?我们的汽车研发人员说,以前做的车出来后的问题比这个多。我问怎么可以就这样拿出来卖?他们表示实际上用户是可以接受的。但互联网人对于出去的问题是难以容忍的,互联网造车与原来的国内造车、海外造车,在品质上的期望真的是有很大的不同。

在未来15年,互联网电动车会有巨大变化,曾经汽车是“沙发+轮子”,现在已经有用电池的汽车,是“pad+轮子”。未来的汽车是机器人,就像变形金刚那么炫,我曾经问过一个世界级的专家:为什么汽车不能站起来停车?他说当然可以,要看需求度有多高,工程可靠性、成本怎么样,最后有多少人会买单,从技术逻辑上没有问题。

目前很多传统汽车没有眼睛(应该有很多摄像头),没有大脑(云端的计算能力),没有小脑(本地端的计算能力)没有耳朵(车联网的能力),没有交互,所以如何赋予汽车大脑、小脑、眼睛、耳朵、鼻子和神经单元,做出一辆与众不同的车,这是我们所有人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非常高兴做的事。

在互联网造车领域,创业、创新是成本非常高、投入时间非常长、壁垒也非常高的事情。很多人认为自动停车很容易,我开特斯拉那么多年,很少看到它自动停车的场景,我也买过沃尔沃XC90,它完全无法自动停车。我们的奔驰车中有自动停车功能,但必须是在这里停两辆车,中间有一个空位在正前方才可以停进来。

因此我们发现,这个体验没有汽车公司能做得好。我们还发现了无数的挑战,比如雷达、摄像头的死角怎么处理?北京、广州以及二线城市的马路不同,如何识别?假设前面有个小朋友站起来,车怎么避让……

小鹏汽车的1.0量产车下线预计不到一千辆,不会在市场上销售,只交付给友好用户和内部用户,测试互联网,测试整车交互,测试可靠性,以不断迭代升级。2018年,小鹏汽车会推出颜值、安全、内饰、自动驾驶、互联网能力完全不一样的升级版的2.0车型,是新一代的互联网汽车,期望给用户带来可靠、靠谱的产品。

(本文根据何小鹏在虎嗅F&M创新节上的开场演讲内容节选、整理)endprint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