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雷诺 - 日产 - 三菱联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 · 戈恩的财务丑闻曝光以来,三家车企之间的战略分歧与权力斗争则随着其案件详情的进一步披露而愈演愈烈。4 次起诉、108 天铁窗、共计 1350 万美元的保释金令这位曾经的铁腕两次进出日本检察院的监狱大门,推特上正发表 " 自由的心 " 的同时,外界的雷诺与日产似乎越发走到了双方关系尴尬期的冰点。
欲扩大日产股权,雷诺两次合并提议均遭拒
继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集团的新联盟计划在 4 月 12 日被日产汽车回绝后,其决定仍将继续坚持两家公司合并的打算。
据日本经济新闻透露,雷诺集团于近日再次向日产汽车提议,欲成立一家总部设立在第三国的新合资控股公司,并任命董事数量对等的方案,这一新的方案意味着雷诺再次向日产寻求整合,但这一提议日产汽车于本月 29 日再次予以回绝。
据了解,在新的方案中,雷诺除提议双方董事数量均衡外,还将在此基础上相互转让普通股权,倘若该方案在日产汽车方面予以采纳,那么法国政府在雷诺集团内部的持股比例将从目前的 15% 降低至 7% 左右,但持日产汽车 43% 股份且具有投票权的雷诺,对股权进一步的扩大则是日产汽车不可接受的。
在雷诺方面看来,认为与日产合并将能使双方的协同效应在联盟内部实现最大化,但日产高层则认为,目前联盟中日产管理层的控制权要低于雷诺集团,一旦实现合并重组,这种不平等现状将加剧恶化,而这也是日产汽车拒绝推进合并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目前的资本联盟下,雷诺对日产显然拥有更多的控制与话语权。雷诺日产双方公司呈交叉持股,其中雷诺公司持有日产公司 43.4% 的股份,而日产公司仅有雷诺公司 15% 的无投票权股份。日产汽车曾表示,由于戈恩权力过大,才导致日产缺乏监督和治理发生如今现状,而这一点则是日产汽车一直试图削弱雷诺对其控制权且拒绝合并的另一原因。
屡次人事换防,日产究竟想得到怎样的结果
据外媒前日信息,一份在去年泄漏的电子邮件中显示:日产前董事长卡洛斯 · 戈恩早在去年开始加强推动日产与雷诺之间的关系之际,日产汽车部分高管正与日本政府官员幕后展开合作,以求捍卫日产汽车的独立性。
而在戈恩被捕之前,应法国政府的要求其正着手组建新的联盟结构,使得雷诺 - 日产 - 三菱联盟的关系 " 不可逆转 "。对此,前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 Hari Nada 曾表示," 日产宁愿保留现有的联盟结构,也不愿与雷诺合并,而重新平衡持股比例、减少法国政府对日产持有的 43% 股份是日产汽车的首选方案 "。
▲现雷诺董事长 让 - 多米尼克 · 塞纳尔
可以确定的是,日产将维持目前现状且坚决拒绝合并为当下主要方向,并绝不轻易让雷诺方面继续控制,他们想要的是回购雷诺所持股权或者增加对雷诺的持股并在其董事会拥有投票权,他们想要的是 " 自由 "。 虽然让 - 多米尼克 · 塞纳尔为雷诺新的帮主,但在日产方面毫无根基的他,面对试图挣脱雷诺 43% 股权的日产,他似乎也将无能为力。
▲埃尔顿 · 谷硕
值得一提的是,在离开戈恩执掌的北美等海外市场,其销量成绩一落千丈,仅今年首季度便已两次下调公司年度财政盈利预期,因此日产管理层决定将加速重点发展中国市场,并继续调任非日籍高管来处理目前所身陷的困扰。
▲安东尼 · 巴瑟斯
其中,现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埃尔顿 · 谷硕将在 6 月 1 日起,正式担任日产北美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并负责日产汽车美国分公司的所有销售和市场活动。而时任日产汽车泰国总裁东尼 · 巴瑟斯,将接替谷硕担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和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
据最新数据显示,日产汽车今年第一季度在美国的销量为 33.15 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 12%,在欧洲市场的表现更是大幅下滑近 30%。而日产汽车在美国市场正试图抛弃依靠终端大幅优惠来扩大份额的市场战略,将聚焦提高公司的利润率。
随着这位此前就职于日产汽车墨西哥公司总裁,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埃尔顿 · 谷硕的加盟,是日产汽车试图尽快脱离在戈恩执掌时代下的日产营销策略。值得一提的是,2017 年和 2018 年,在埃尔顿 · 谷硕及其团队的带领下,东风日产分别实现了 10.6% 和 3.9% 的同比增长,包括轩逸、奇骏等均成为细分市场销量领先的车型之一,同时向中国导入了 " 日产智行 " 科技,推出轩逸 · 纯电车型,推动了电动化与智能化产品落地。
后戈恩时代的雷诺日产联盟下步棋怎么走
戈恩事件给外界及联盟所带来的极端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将联盟内部矛盾公开化也极大损害了几方盟友间的信任,这无疑也给后续的合作蒙上了一层不可避免的阴影。
从目前发展状态来看,日产汽车虽愿意保持与雷诺联盟的状态,但对现有的股权比例等不满,在西川广人等日产管理层的带领作用下,日产必将继续为谋求话语权而努力。而雷诺方面,到目前来看,法国政府作为雷诺第一大股东,没有任何要重新协调联盟关系的意愿。
事实上,早在 1999 年 5 月,面对负债累累的日产汽车,雷诺集团以 54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日产 36.8% 的股份,并成为日产汽车第一大股东。同年 10 月,时称 " 成本杀手 " 的戈恩宣布开始实施日产复兴计划,在其的带领下日产开始大幅缩减成本,并最终在 1 年后实现扭亏盈利。
或许正是由于这位铁腕曾经拯救日产于水火,因此即使后来日产的实力已经远超雷诺时,双方股权与实力不匹配却仍能相安无事直至如今矛盾爆发。在 1999 至今的近二十年时间中,戈恩在联盟中的纽带作用及地位无可撼动,更何况以他对联盟以及三方公司的了解,新的继任者将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其在位时的作用。
由此看来,雷诺 - 日产 - 三菱联盟即使能够在新继任者的带领或执掌前继续维持现有的和谐关系,但缺少在多方具备基础且能够起到纽带作用的关键人物,联盟未来的效益恐怕将大打折扣,而为了能够更长远地和平发展,雷诺对日产的股权削减或许将是重塑多方信任以及促进联盟走向下一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