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份的挪威还有些凉,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奥斯陆相比炎热的北京,顿时冷酷了许多。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地处北欧的挪威应该是寒冷的,似乎不太适合电动车这个对温度更加依赖的产品。不过奔驰把试驾会放到这里,必然有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 EQC 大量测试都在北欧进行,另外我觉得也是因为挪威是目前世界上电动车销量占比最高的地区,各种充电配套设施也非常完备,可谓是对电动车最友好的地区,也是试驾电动车的最佳地区。另外,挪威大部分城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其实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中那般寒冷。
驾驶感觉够高科技吗
此次试驾的 EQC 采用前后双异步电机,最大功率 300 千瓦(408 马力),峰值扭矩 760 牛米,从静止加速到 100km/h 需要 5.1 秒,对于一辆这个体型的 SUV 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不错,180km/h 的极速在有限速的地区也算是够用,不过在不限速的德国本土,这个成绩还需要更高一些。另一方面,从电机的选用方面,奔驰这次并没有使用能量转换效率更高,功率密度更高的永磁电机,略有些遗憾。
电池容量为 80kWh,共有 4 个 72 电芯模块和两个 48 电芯模块组成平铺在车底。电池周围和其他电动车一样,通过铝合金框架进行保护,防止在碰撞时伤害到电池从而带来更严重的伤害。整个框架设计了两层缓冲区,而奔驰也针对 B 柱位置进行了碰撞试验,在 32km/h 的碰撞速度下,框架可以保证电池系统不受到破坏,同时车内乘客也能够有足够高的安全性。

北欧的景色足够迷人,而山间公路则将这景致与驾驶结合。我经常在山路开车,开过很多类型的车,比如小排量的家用车,大排量的豪华车,或者那些装着 V8/V10 发动机的跑车,而电动车却是头一次。
早期的电动车续航有限,不足以开出城市冲进山谷再稳稳当当的开回家。而随着技术进步,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逐渐增加,高速间的充电设施也越来越多,开电动车远途旅行也开始变为可能。不过遗憾的是车有了,电有了,时间却没了,于是开电动车旅行就再次变成了奢望。如果将开燃油车和开电动车进行一个对比,我觉得开着燃油车,准确的说是性能车在山里就如同听摇滚乐队现场,开电动车就像是坐在图书馆里看书。前者刺激且振奋人心,你会不自觉的想开快一点,后者能让你摆脱城市喧嚣,能多些精力去看周围的风景。
没有了内燃机之后整车的 NVH 就更容易控制,能感受到的只有来自风和路面的轻微噪音。而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新车型采用了比燃油车更多的隔音材质,例如位于后桥的电动机就单独配备了一个隔音外壳,由聚氨酯材质和硬塑料外壳组成。最终这款车最终达到了更好的静音效果,在山林间巡航时也变得更加惬意,终于实现了一次电动车的山路旅行。


随着汽车技术不断进步,其实从驾驶感受层面,已经逐渐趋同,体感上的差别已经不像十年前甚至更早期的那些日子,不同品牌的车子开起来千差万别。而现如今,当驾驶感逐渐趋同,辅助驾驶技术就越来越受到重视,汽车电气化发展,让电脑来驾驶逐渐变为可能。

通过与导航地图配合,自适应巡航 + 能量回收功能同样会在需要转向时辅助制动,不过如果地图有误差,也会带来些找麻烦,例如实际体验时由于修路而导致路线改变,而地图却没有即使更新,此时辅助系统会在它认为需要转向的时候,用一定的制动力提醒你该转弯了。所以在类似国道和城市行驶时,地图精度对于体验感受也有影响,这对于 EQC 国产后也是个考验。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而说到导航,试驾车上配备的导航系统带有 AR 功能,能够在将要改变车道的时候,通过实景加指示箭头和虚拟路牌的形式来提示你前方该如何前进,实际体验来看,首先它很有意思,实景展示也更容易理解,大多数时间都比较有用。但与传统导航设备一样,在极个别复杂路口还是会让人产生慌乱,而如何更人性化的导航,我觉得这点上国内的导航软件的思路值得借鉴。


它的设计够新吗?
聊完了最重要的驾驶感受,我们再来回顾下静态部分,针对上一次没有体验的环节进行体验。
电动车通常会被称为新势力,新能源等类似的头衔,虽说电动车早在几十年前就出现了,后来通用还少量生产过,但真正大批量引入市场,并且逐渐被消费者认同,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既然冠以 " 新 " 字头衔,自然要与传统燃油车有所区别,或者说尽可能划清界限,所以不仅在动力上要不一样,设计上同样需要更大胆,更前卫,更有前瞻性,例如取消进气格栅,用摄像头替代用了几十年的后视镜等。
2016 年,奔驰正式带来了 EQ 系列最早的概念车,命名为 Generation EQ,2018 年 9 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正式发布了首款量产产品 EQC,而在 4 月举行的上海车展上,国产 EQC 正式亮相,应该不少人也近距离看到了这辆纯电动汽车。
如果用 " 新 " 来衡量这辆电动车,它的确可以获得这个赞誉,在当年的发布会上,奔驰赋予了 EQ 系列新的设计语言,从而将家族车型进行了区分,而 EQ 系列的风格叫做 Progressive Luxury,更加进取的豪华设计。车身采用 SUV 的造型,不过整体更圆润,硬线条不多,浑圆的设计与燃油车有明显区分。格栅与车灯融为一体,而日间行车灯更是出现在格栅顶部,变为一条完整的曲线。尾灯依然是一体式设计,这同样是在奔驰燃油车上不曾出现的。

内饰则是奔驰最新的 SUV 家族风格,相比轿车系列,你会发现空调出风口变为正方形,并且还用古铜色涂装,奔驰近年来在内饰设计上的优势也同样给了 EQC,并且应该还能继续领先对手多年。
而引入国产后,在娱乐系统方面奔驰将会面临一些挑战。相比之下,国内用户对于娱乐系统的要求比欧洲和美国用户要更加苛刻,对于功能、操控以及互动方面都有更多,更复杂的需求,如何满足消费者,奔驰还需要接受检验。


实用性永远是家用车的主题,从乘坐空间来看,EQC 保持了这个尺寸应有的表现,成年人可以有足够的乘坐空间。不过当电动车放弃了内燃机,传动轴等设备,布局就有了更多变数。但奔驰并没有给这辆车设计前备厢,电动机依然位于那里,并且还增加了一个铁龙来保证碰撞时的安全性。而第二排中央通道有一个凸起,会影响第二排乘客的脚步空间。

编辑总结:
经过了将近 200 公里左右的试驾之后,对于 EQC 有了一些了解。从驾驶感受来看,我觉得 EQC 给我的感觉非常好,保持了奔驰在我心中的一贯好印象。不过我们也不得不说,EQC 在技术上还是偏向于稳健,或者说是保守,比如采用与 GLC 共同平台生产,而不是专为电动车研发的平台,另外整体续航里程也中规中矩,空间与同平台汽油车相比缺乏优势等。未来 EQC 国产后,主要竞争对手除了宝马和奥迪这样的老对手以外,特斯拉 Model Y 是一个最具实力的对手,特斯拉在续航里程、动力性能以及高级驾驶辅助方面均有独到优势,也将给 EQC 带来一定压力。
在此前的活动中,奔驰就表示未来会有更多的电动车产品导入市场。而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采访到了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集团研发兼梅赛德斯 - 奔驰汽车集团研发的康林松(Ola Källenius)先生,关于 EQC 也听取了他的看法。他表示如今电动车已经是一种自然产生的需求,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而 EQC 是 EQ 战略下的首款车型,是一次新的尝试。在未来会有更多的电动车产品引入,未来也将打造专属于电动车的平台,从而提供更优秀的产品力。另外在 5 月 13 日,奔驰发布了 "Ambition 2039" 计划,显示了奔驰在电动车市场,以及碳排放方面的计划。
电动车市场在最近几年汇聚了大量品牌,而传统汽车厂家也进入到这个领域。不过诸如奔驰、奥迪这类豪华品牌,在电动车领域的策略还是以稳妥为主,或者说是略显保守,产品综合实力远没有达到它们在燃油车领域取得的成就。又或者随着市场的成熟,各国政策法规逐渐完善,这些老牌企业也需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来争夺这块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