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投资滴滴的幕后

汽车纵横 / 2018年09月07日 16:38

新闻

伊军令

在刚刚过去的5月中旬,苹果投资滴滴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两大公司的合作是怎样促成的?合作之后,将会促成怎样的成果?人们纷纷猜测两者合作的诸种可能性。

滴滴成为香饽饽

2016年6月16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轮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新的投资方包括苹果公司(Apple)、中国人寿及蚂蚁金服等,腾讯、阿里巴巴、招商银行及软银等现有投资人也都参与了本轮融资。这也创造了全球未上市企业单轮最大规模股权融资之一。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中,滴滴也成为了唯一一家获得腾讯、阿里巴巴、苹果等这些科技巨头全方位支持的公司。通过梳理相关报道,大致细节为,先是2016年5月13日滴滴宣布获得苹果公司(Apple)的10亿美元战略投资。紧接着在一个月后的6月13日,滴滴又宣布获得中国人寿超6亿美元战略投资。而阿里巴巴发布的2016财年年报显示,阿里、蚂蚁金服将分别认购滴滴2亿美元优先股,总计4亿美元。不过事情的进展不止于此,近期,滴滴方面又透露,本轮除股权投资外,招商银行还将为滴滴牵头安排达2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中国人寿对滴滴进行了20亿元人民币(约3亿美元)的长期债权投资。这也意味着,滴滴本轮融资的实际总额高达73亿美元。

据统计,滴滴出行创立几年来已多次刷新行业融资纪录,持续“吸金”的能力引人注目。比较闻名的是滴滴快的合并后的2015年9月,滴滴宣布完成合并后第一轮逾30亿美元融资,当时这笔资金便创下全球未上市公司融资的最高纪录。不过随后在2016年1月,合并后的美团、大众点评完成超过33亿美元的融资超过了滴滴。而随着如今此次滴滴完成73亿美元的实际融资,滴滴再次刷新了这一纪录。

对于此轮融资,从滴滴方面获悉,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平台技术升级、大数据研发和运营、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和新业务等。目前平台拥有的可调用资金约105亿美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轮融资的完成将进一步巩固滴滴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促进整个平台在技术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全面升级,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的投入和发展。

“苹果”+“桔子”的组合

而在这新一轮大额投资中,科技巨头苹果跨洋给滴滴出行投资10亿美元的消息很是吸引大家关注。10亿美元标志着国际巨头苹果也正式加入到了滴滴的股东行列。消息传来,当时正值今年的5月中旬,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此重磅消息迅速在国内外互联网行业圈发酵。一时间,苹果投资滴滴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因为这是苹果第一次投资中国互联网企业,又是一笔直接的财务投资。而是日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与滴滴总裁柳青同乘滴滴打车打到的一辆高级出租车,来到北京王府井大街苹果店的新闻及图片更是被各大媒体争相转载,期间库克幽默地表示自己是“滴滴的第三亿零一个用户”。

人们不仅疑问,美国的苹果与中国的滴滴是怎样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关于苹果与滴滴的合作,在面对相关媒体时,滴滴总裁柳青曾经透露两者资本合作的一些逸闻趣事。有意思的是两者的合作竟然始于一个玩笑。

滴滴的名字现如今可谓已经家喻户晓,但可能鲜却有人知道其法定名称是小桔快智,也就是“小桔子”的意思。而苹果的命名起源,据说是因为教主乔布斯本人爱吃苹果。柳青表示,当时,她顺道去加州库比蒂诺的苹果总部拜访了蒂姆·库克。在当天2016年4月20日的会面中,柳青开玩笑称,以水果命名的公司“都能取得非凡的成就”。估计这句玩笑话迅速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整个交易可以说以闪电般速度完成,库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一位出色的标志性领袖。”柳青回忆。在柳青和库克首次会面后,两家公司就开始制定协议细节,经过22天的努力,双方最终正式宣布达成10亿美元投资协议。

柳青笑道,“两家水果公司展开合作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在这样轻描淡写的描述中,貌似两者的成功合作极其简单,但是任何一项成功合作的促成又岂止是一个玩笑就能够促成的,其背后的利害纠葛复杂的很,包括柳青的工作能力,滴滴的实力等。

在柳青加入滴滴后,有人评价,滴滴的大规模资本运作根本就停不下来,主导滴滴与快的合并,主导一轮轮巨额融资。投资人朱啸虎曾经说,“她很厉害,能把所有对这个行业有兴趣的投资基金全拉过来,三个星期内曾经搞定了7亿美元的融资。”甚至滴滴的创始人程维也不仅感叹,不敢想象没有柳青的滴滴会是什么样子。而关于柳青,她身上又有很多标签,她是“富二代”,是全球最大个人电脑厂商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女儿。但她与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长大后又承父业的“木兰”们不同,她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那就是成为“创二代”。翻开柳青的履历, 1978年出生于北京,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随后进入哈佛大学学习。2002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经18轮面试车轮战,最后一轮甚至高歌了一曲“my heart will go on”后,正式入职为高盛亚洲区最底层的分析师。各大媒体关于柳青的报道,最多的便是其工作的勤奋与努力。在投行12年的磨砺,柳青身上已经很难找到“富二代”的优越,因为“在高盛,没人知道也没人在乎你是柳传志的女儿”,她从高盛底层的初级分析师开始做起,一直做到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成为这家百年投行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人需要不停地往前走,如果不往前走,你可能就停在原地了。”在事业上那股开拓者的拼劲儿父女相传。

开玩笑像是柳青“做大事”前的标配,后与滴滴结缘,也流传有一段趣事。据悉,2013年9月,还在高盛的柳青就已盯上了滴滴打车并找到创始人程维,希望投资这家公司。不过,当时的滴滴打车并不需要那笔投资。后来2014年6月的一天,在北京上地的一家餐馆里,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柳青和滴滴创始人程维一起用餐。这次是柳青第三次代表高盛,想要投资这家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的明星公司,却依然失败了。席间,柳青佯带愠怒地说了一句玩笑话:“不让我投,我就给你打工吧!”但让她意外的是,对这句玩笑话程维却当真了,过了两天就约她正式谈加盟的事情。两人连着谈了3天之后,柳青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到今天偶尔还会有不太真实的感觉,我从没想过自己人生当中如此重大的一个决定是这样拉开帷幕。”柳青曾笑着回忆。那一年,36岁的柳青完成了她人生的第一次跳槽——离开了她为之效力了12年的高盛。2015年2月,柳青又正式接过了滴滴创始人程维的委任状,担任滴滴公司首任总裁。“首任”一词意味着在她之前,滴滴公司还没有设立总裁一职,当然首任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在大家看来,辞职高盛进入滴滴之后的柳青变得高调很多,出席各大论坛、接受不同媒体采访、每一次活动谈到最多的无疑是滴滴。

“苹果”+“桔子”=?

苹果选了母公司叫“小桔”的中国打车服务滴滴,有人诙谐地问,当两种叫水果的公司合作,将会汇合成一种怎样的味道?按照柳青的说法,双方将来还可能在产品、营销和技术等领域展开合作。对于此种宽泛的解读,人们似乎并不满意,纷纷对于此次合作进行各种解读。要知道,与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头相比,苹果在投资并购方面略显保守,对于美国领土外的企业更是如此。滴滴目前的估值已超200亿美元,虽然苹果公司10亿美元的出手想必占不到太大股份,但投资滴滴是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首笔少数股权投资,难免不让人浮想联翩。

众所周知,打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高频消费,而高频消费可以让整个苹果生态粘性更强。合作伊始,便有人猜测,苹果或者可能将打车服务和谷歌一样集成到地图或者其他生活服务中心当中,以达到一站式,全类目的效果。双方产品打通后,用户可以更加快捷方便的享受出行服务,这对苹果手机的体验和销售将有促进作用。另外,苹果也可以借助滴滴资源拓展自己的业务,借机将其娱乐和支付服务比如Apple Pay推送给滴滴出行的中国用户。而伴随近日备受关注的苹果WWDC2016开发者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人们也看到了关于两者合作后的最新成果进展。在此次大会上,苹果官方宣布,新版iOS 10正式上线后,大家通过Siri或地图APP就可以直接滴滴约车。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披露,大家用Siri打滴滴时,可以看到即时价格以及司机信息,并能迅速发送叫车请求。此外,在地图APP里查找目的地时,也可以直接选择滴滴来出行,全程都不需要唤起滴滴APP。从而为懒癌患者们提供便利,方便了消费者。

但自从合作敲定,大家对于两家“水果”公司合作成果的期盼远不止于此。

近7亿的中国网民数和全民创业的风潮,助推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如火如荼,也让中国再次成为美企热衷的市场。正像有分析指出的那样,与其说苹果是看好滴滴,不如说是看重滴滴所代表的巨大的中国市场。柳青曾称,中国打车市场的潜在规模比美国还要大。当前,滴滴出行每天在北京的订单量相当于整个纽约打车应用市场的5-6倍。柳青之前在接收相关媒体采访时也曾称:“我们与苹果在中国的客户群高度重合。我们的司机和乘客都在使用苹果的产品和服务,如iPhone和iPad。”伴随中国市场发展,中国无疑是苹果最重要的全球市场之一,苹果怎可放过中国这块红利。2016年5月14日,有外媒刊文称,苹果之所以愿意豪掷10亿美元投资滴滴出行,是因为中国市场对其增长前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国内,有分析也大同小异,认为苹果此举旨在示好中国市场,加强本土化服务内容,提升用户体验。而库克的言论也证明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他说,“这次投资出于很多战略缘由,包括可以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中国市场。当然,苹果也相信能获得不错的投资回报率。” 甚至有人举一反三,对比滴滴与Uber,分析指出为什么苹果不投资一墙之隔的Uber,而舍近求远选择滴滴,除了Uber估值太高,抑或双方理念不太一致外,苹果公司的未来营收重点仍在中国是重中之重。

另外,在有些人看来,苹果投资滴滴,考虑更多的可能是苹果要杀入汽车业务PK谷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苹果造车的消息已经传了好几波,关于苹果汽车的各种猜测也是此起彼伏。虽然回归到正题,苹果汽车目前来看仍旧是一个雾里看花的东西,但是苹果已经开始钟情于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证据却被大家描摹的有模有样。而滴滴通过多年时间的发展、积累数据和经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滴滴不但有大量用户和高频支付需求,背后更是蕴藏着整个交通的大数据。数据显示,目前滴滴出行拥有近3亿用户,每日提供超过1100万次打车服务,滴滴的业务已经覆盖了中国的400多个城市,拥有1400万注册司机,提供的服务包括出租车打车、私家车打车和试驾,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出行数据,包括用户的偏好、各地区的交通状况等。这些海量的数据,对任何正在觊觎汽车互联网、智能汽车等的巨头来说,都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对于自动驾驶来说,自动驾驶的核心除了识别算法之外,只有依靠出行大数据的匹配才能够在实际复杂路况中进行深度学习,有效的规避风险。更何况这么大的用户基数,真实的信息,高频的支付,简直就是一个“入口级产品”。因此想必对苹果来说,滴滴绝对是在中国的一个可供利用的强势入口。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便指出,苹果投资滴滴,更大程度上是为正在研发的Apple Car提前铺路,以更有效地切入中国市场的移动出行环境,这个平台的数据可以帮助苹果更好地定义产品,了解用户需求以及应用场景。他甚至联想到以后Apple Car推出后,这个共享平台还可以成为消化这些车辆的好地方。

对于滴滴呢?牵手苹果意味着什么?滴滴总裁柳青在出席美国科技媒体Recode举办的Code Conference大会上就提到,滴滴一直在寻找像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战略投资者。原因是移动出行领域刚刚起步,中国市场的渗透率仅为1%,空间虽然巨大,但并不是滴滴自己就能单枪匹马做成的,滴滴希望牵手能带来最大战略价值的合作者。抑或是基于这种理念,在这一轮融资中,滴滴拉来了苹果。当然另一方面,苹果要吃中国红利,滴滴也想国际化。分析指出,对于滴滴来说,获得苹果十亿美元投资,对其品牌和开展国际业务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