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不玩手机”应成驾车人驾驶行为的基准

驾驶园 / 2018年08月17日 17:44

新闻

肖华生

手机和汽车作为当今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种工具,在使用环境上却面临着最大的矛盾。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软件的泛滥,开车司机“低头”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少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刷微博、打电话或发短信,更有甚者一边开车一边拍照片发朋友圈,根本无视潜在的危险。

常言道,一心无二用。驾驶车辆时需要驾驶员精神高度集中,尤其是大型车辆的驾驶员和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更应如此。据有关部门研究,驾驶员边开车边发或刷微博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是正常驾驶时的23倍,驾驶员此时的反应时间也比正常情况下慢35%,相比酒后驾车的12%和吸食毒品后的21%更严重,足见其危险性。驾驶员对待“开车不玩手机”行为准则应如同“酒后不开车”一样重视。

开车“低头族”利用等红绿灯的间隙玩手机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司机会在等红绿灯的时候玩手机。当红灯跳转成绿灯时,司机往往要等到后面的车按喇叭后才能察觉,一辆车慢一两秒,听起来问题不大,但如果前面几辆车的司机都在玩手机,启动车辆时都慢一点点,就会影响到整条车道的车辆通过率,原本一次绿灯亮起能通过20辆车,结果只能过15辆,这样会拖慢各个路口的车辆通行速度,从而加剧城市道路的拥堵。

数据显示,开车时看一眼手机最少需要3秒,也就是说,看一眼手机等于盲驾3秒。假如以60公里的时速开车,前方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时,刹车距离至少需20米开车过程中,低下头进行滑屏解锁、浏览手机屏幕信息,再将其放回原来位置,所需时间约5秒;而把手机从口袋取出或者接听一个较长的电话时,这个过程则延长至6秒-10秒。而在5秒钟里,时速50公里的车辆行驶距离约为65米;时速80公里时,可行驶约110米。这段时间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现在“低头族”越来越多,也造成了很多悲剧。而“一边开车一边玩手机”的也大有人在,甚至一些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也是“低头族”。在过去,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是开车打电话的现象,现在开车时刷微博的危险系数更高,在事实上也酿成了不少事故。在这样的情况下,开车玩手机,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事实上,法律对于“开车玩手机”是有规定的。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机动车时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一经查获将被处200元以下罚款。只不过,立法没有变化快,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到来,微博的加速发展,速度和影响都大大超乎意料。对于开车刷微博刷等行为,法律并没有明确界定。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改变生活”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验证,针对手机的应用也会更广泛出现 ,“开车玩手机”将会更频繁发生 ,带来的安全威胁将会更加突出。这一背景下,把广义的“开车不玩手机”写入刑法,对于规范驾驶行为,减少事故发生,会起到极大的作用。如果这样的话,对于驾驶人来说,可能刚开始会不习惯,但如同当初通过法律保证并且推动“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常识形成一样,这对于道路安全是十分有意义的,是必须经历的转变。

即便当下写入法律还存在难度,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驾驶人都应该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这一意义上,“开车不玩手机”应像“开车不喝酒”一样,成为一个常识,成为一道底线,被每一个人铭记在心中。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只能写入法律,通过法律保证“开车不玩手机”成为新底线。

其次,驾车时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举家出行或车上有其他同行人员时,最好将手机交他人控制,避免驾车时听到手机铃声后习惯性地接听;一人出行时,非得接听电话的一定要先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如在高速公路上,可临时停在紧急停车带后再接听。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下面或副驾驶位置上也不要摆放物品,遇刹车时,物品很容易掉落,而此时,驾驶员如边开车边弯腰捡拾,就极易引发事故。

第三,就是驾车不能超速。因为车辆超速行驶时一旦发生突发情况,极易发生车辆失控。

最后,就是一定要按规定系好安全带。系好安全带也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一项安全设施。在驾车、乘车出行时,上车后要自觉地系上安全带。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种束缚,其实它是对你生命的保障。一旦车辆发生事故,可以及时将车内人员固定在座椅上,避免因惯性被抛出车外,导致死伤。国内外资料显示,使用安全带能把死亡率降低50%,因伤致残率降低7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