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的造车新解

汽车纵横 / 2023年07月19日 19:20

市场

“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近两年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关于造车不难的“经典语录”被一再翻出来,并被改写成“四个轮子加一部平板“、”四个轮子加智能手机”等。在这个国内群起“造车”的特殊时期,吉利这位当年的汽车行业“新人”的成长故事对如今的许多新进入者而言,意义不仅仅是“励志”。作为国内汽车行业较为成功的自主品牌代表企业,吉利对汽车的要求早已从“造车”转为“造好车”、“造精品车”,但如果仅将其理解为传统制造业领域的精益求精,似乎又有些偏颇。至少在意识层面,吉利领导层关于“互联网+”、关于“智能、网联汽车”自有一番判断。

“对当前的中国品牌汽车,造车是容易的,但造出一款好车是不容易的。什么是好车?就是产品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一个标杆,作为标杆最重要的在于产品的品质。”在2016中国汽车论坛“中国品牌汽车的新高度、新挑战、新思路”主题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CEO兼总裁安聪慧有感而发,“品质是现在自主品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冷静,多一些学习,少一点弯道超车,这也是吉利这些年通过实践得出的经验。”

但如何造一辆好车,安聪慧强调了一点,即更难更重要的是“怎么按照体系和标准流程开发出一款高品质的标杆车型”。按照他的提法,吉利开始进入3.0时代,即精品工程时代,“造每个人的精品车”。

这句口号的早期版本也为很多人熟知。当年的这位造车“门外汉”凭着“造老百姓都买得起的车”的热情钻进汽车领域,并随着市场大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自身实力的不断积累增长,演变为“造老百姓都买得起的好车”、“造全世界最环保、最节能、最安全的好车”。口号变化的背后,是方方面面的行动在支撑:建立吉利汽车研究院,在全球建立四个设计中心,四个研发中心,近万名研发设计人员全面投入,还有海外收购澳大利亚DSI、瑞典沃尔沃、英国锰铜等,并在内部变革,走过了数年的成长阵痛期……

由此,不难理解李书福为什么在跨界造车运动刚刚兴起时就泼下冷水:国内一些没有技术,没有资金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拿着几百万或者几千万,就想办一家汽车企业,这是十分幼稚的,之所以“造车”,是为了炒作“互联网汽车”概念,仅仅只是借此概念在资本市场圈钱。他非常肯定的是,“今后主导汽车工业的一定是汽车企业,而不是互联网公司。”

这种言论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当年的“搅局者”转变为传统汽车行业巨头后,就成了这个行业彻头彻尾的“卫道者”。李书福一直认为,互联网颠覆不了汽车行业,但汽车企业应该有互联网精神。

事实上,吉利是传统汽车企业中较早拥抱互联网的一个。早在2011年,吉利熊猫就开始在天猫旗舰店销售,开创整车电商的先河。可贵的是,吉利也较早意识到,仅做到了商业层面还不算是真正拥抱互联网,工业如何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用户如何通过互联网参与设计制造,实现量身定制?在李书福眼中,“这才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电子商务只是‘互联网+的外延。”

不仅如此,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用户思维甚至被运用到吉利内部绩效评价标准中。安聪慧曾透露,在集团内部的变革中,要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系统每一个员工都一定围绕客户走,以考虑消费者的满意度对每个人的观念进行调整,并形成日常习惯和评价标准。

在这场席卷各个行业的“互联网+”浪潮中,汽车产业门口来了很多跨界创业者,但以跨界创业起家的吉利此时依然认为自己还在创业,李书福甚至以“汽车极客”的身份不断思考和实践一个汽车公司如何跟随当今科技创新不断发展,车联网、智能互联汽车对吉利、对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工业的变革而言意义非凡。

在他眼中,真正的“互联网+汽车”产品、智能互联汽车,必须具备5个要素:第一是驾驶体验非常愉悦轻松、得心应手,完全不同于传统汽车;第二,实现智能安全,通过智能化技术确保车辆安全,不发生碰撞甚至不对人体造成伤亡。第三,真正实现人机交互,无论开车或者是坐在车里工作都很顺畅;第四,多方互联,车辆与影响交通安全的各种事物都有交互能力;最后一点是实现智能驾驶。而车联网、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则是支撑智能互联汽车的三大主要技术,自动驾驶更是三者融合的方向。

其中,“车联网不仅仅是车与移动设备如手机的连接,更重要的是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的连接。智能互联汽车绝不是简单地把手机功能集成到汽车上这么简单。”李书福认为,有些互联网企业对此的认知恰恰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汽车,也没有看清未来。而基于对未来互联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理解,吉利控股集团以沃尔沃为龙头制定了全面的智能互联战略、技术路线和产品规划,不断推进电气化、轻量化和智能化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对吉利而言,这个机遇把握好了,未来全球前10大汽车工业集团中,或许吉利能位列其中。

如今比较成功的“过来人”在30年前也是汽车行业的“闯入者”,没有政策支持,甚至拿不到产品准生证,也曾认为造车很容易,也被各种质疑……吉利最初的创业状态仍被不断拿来类比,所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虽然时移事异,但吉利这位典型“过来人”的实践、经验、警告以及对未来的判断,对“互联网+”时代汽车行业的新进入者,仍是很好的借鉴。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