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关口蓄势

汽车纵横 / 2020年05月31日 12:10

市场

从示范推广到推广应用,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轮全国推广之后稳稳坐上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却在今年年初随着骗补事件的曝光,全行业迎来全面深度反思、调整。影响这个新兴产业命运的政策,除了补贴大幅退坡、准入门槛加高、监管加严,更有即将出台的市场化管理新政。

这是一个被国内各方寄予无限厚望的新兴产业。近年频发的雾霾天气不断强化着倡导多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伟大环保意义,从缓解石油能源紧张上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解决办法,位列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特别在近两年业制造强国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特别提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并明确“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成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厚望之下必有大力扶持。“从2009年新能源汽车开始示范推广以来,中央财政会同有关部门,特别是工信部、科技部,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政策,出台了财政补贴、税收、基础设施奖励、政府采购等多项支持政策,涵盖了研发、生产、消费、运行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一整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在近几年的政策推动引导下, 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产业发展也迈向从培育到成长的重要关口和新的发展阶段。”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对于两轮推广工作做了如上概括性总结。如她所言,从经历数个五年计划的科研攻关到市场上的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

一组令各方欣慰并欣喜的数据是,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近35万辆,累计生产量直逼50万辆,而在最初的2009年,还只有不到500辆。进入2016年,仍在继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据了解,从生产水平看,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电池、电机等关键原材料都基本实现了国产化,部分产品甚至已实现批量出口。以电池为例,据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阴和俊透露,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从2007年每公斤90瓦时,提高到接近每公斤140瓦时。三元材料动力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达到每公斤200 瓦时,与国际水平基本同步。

但这只能部分体现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一个侧面。另一组数据却是令各方惊心并深思的:在产品层面,据统计,2011年以来, 我国发生的电动汽车事故达31起,其中2015年9起,今年上半年8起。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研究显示,尽管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消费市场,2016年前5个月,100多家企业共生产700多款车,单车平均产量仅约150辆。国内为生产新能源汽车企业配套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约200多家,系统企业约300多家。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不多。

在产能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今,各地正在建设的30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加总产能高达300万辆,远远超过国家2020年的规划。

最难看的莫过于今年9月份财政部公布的一份关于骗补调查结果的通知,虽然仅列出5个“典型”,但涉事企业及金额触目惊心。位列客车行业“一通三龙”的苏州金龙骗补金额就超过5个亿。

零散的数字反映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表面原因多种多样,根源却是深层次的。

迅猛、火热、吸金已经成为近年来形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高频词,“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飞涨给企业带来巨大交货压力,给产品乃至整个产业埋下不少隐患。为了保供应,有些企业降低了质量标准,放松了管理,放缓了对技术研发推进的步伐。这种现象令人担心,也非常危险。”正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所指出的,过快发展,过于追求量对新兴产业的不利影响远不止于此:“必要的产量规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应该在精益求精生产前提下,而不是粗制滥造。目的不仅仅是当期的盈利,更要验证产品、技术、工艺、装备、零部件、技术标准以及用户体验等还有哪些问题,要找准摸透,一个一个加以解决。如果以瞄准政府补贴数量为导向,就会把尚未解决的问题与粗制滥造造成的问题混杂在一起,分不清真伪,不利于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偏离试点的方向,将大大降低财政支出的效率,有违政策的初衷。”

但在政策层面,随着过快发展带来的后遗症不断暴露,特别是骗补事件的揭开,更多业内人士开始从顶层设计角度试图寻找根本原因。在他们看来,补贴数额偏高、标准过低、监管不力是诱发企业骗补、谋补,导致财政资金效率低下,妨碍正常市场化进程重要原因。

作为行业管理者,政府各部委的调整行动陆续推出或正在酝酿。对于各方最为关注的补贴政策调整,宋秋玲表示,将在提高技术门槛的基础上调整财政补贴政策,补贴标准在弥补成本差价和促进技术创新上实现基本平衡,在健全监管体系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建立市场化扶持机制将是下一步财政政策调整的四大方向,倒逼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下足功夫,鼓励守信的优势企业做强。方向虽然明确,但最终文件、调整细节却迟迟未见出台。

“政府补贴情况下的电动汽车市场表现,并未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当政府补贴一旦撤火,它还会回到原点。企业不要被强刺激下的超高速增长所误导。”陈清泰向企业发出的警示值得深思。未来财政补贴退坡幅度逐步增大已成定势,通过何种市场化手段接替补贴、继续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政府部门重点思考的问题,来自美国加州的政策引起了国内的注意。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拿出了《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全行业征求实施意见。仅仅一个月后,工信部也发布了一份名为《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尽管目前这些政策如何实施、部门间如何协同尚无定论。可以肯定的是,市场化的管理手段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应该是更为有效的,产业在新管理办法的调整下或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浪淘沙”。新能源汽车行业今年以来的反思、调整只是在为下一轮优质发展蓄势。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