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几乎全民都在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冲击,无疑成为汽车产业人士最为关心的话题。在此,我简单谈一谈对此话题的几点思考和理解。
一个基本认识:互联网不可能取代传统汽车产业
我个人认为,互联网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既有颠覆,也有融合,颠覆的是思维,融合的是方法。互联网起源于美国,而美国的汽车产业也很传统,至今我们没有看到美国汽车产业被互联网颠覆的丝毫迹象,这就是例证。
认为互联网在与传统汽车产业抢饭碗,是消极的、防御性的思维,是传统思维。互联网既带来新思维,又带来新技术,还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新资本和新人才对汽车产业的注入,这是天大的好事,不应该杞人忧天,而应该感到庆幸。
一个本质改变:与消费者沟通方式的改变
互联网带给汽车营销最宝贵的东西,不是用电商取代4S店,而是与消费者沟通方式的改变。在网络时代,我们的消费者在哪里?他们在想什么?曾经的营销难题,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就可以准确地找到答案。离开对消费者的了解,任何形式的销售模式都不会成功。所以说,汽车产业拥抱互联网,传统渠道拥抱电商,不是IT产业逼着我们做的,而是用户逼着我们必须这样做。
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渠道盈利模式的根本改变
电商带来的的不仅仅是渠道业态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盈利模式的根本变化。当电商分流了大量的新车销售业务之后,经销商必须摒弃主要靠新车销售盈利的模式,转而在延伸服务、体验式服务、高附加值服务方面去寻找新的机会。随着新车销售增幅的降低和保有量的增加,服务市场的增速将超过新车增速,服务将会成为经销商竞争和盈利的主战场。
一个主流方向:车企与电商的强强联合
当下,互联网思维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已经从概念探讨迅速向产业化实施转变,中国的许多主流汽车企业正在快速应对,纷纷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进行战略合作。这样大象级别的跨界合作,必然会主导汽车电商发展的方向。
一个美好愿景:或许有助于“弯道超车”
互联网思维对汽车产业的影响不只限于营销,更不只限于电商,它能影响和改造的是整个汽车产业链。如果我们能够做好互联网与传统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汽车产业就会得到重塑和提升。我个人并不认同“弯道超车”的说法,但如果不是走捷径,而是自身变得更强大更敏捷了,弯道超车就不是问题。从这个层面讲,我倒是认为,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应用得好,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意义,不亚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