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帅
借助更为“大众化”的内外设计,新明锐获得了跻身主流、紧凑型家轿市场必须具备的绝大部分优良特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自己的口味的确在经历转变,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事物始终会勾起更多的注意,比如刚刚擦身而过的那位漂亮姑娘。放在汽车世界,这样的审美需求同样存在。于是,我们看到,昨天还老气横秋的明锐,适时变成了今天这般意气风发。只不过,明锐的蜕变是有限度的,如果说老款车型的拟人年龄是三十加,那新款明锐大概只是二十六七岁的样子。
内饰的转变同样如此,虽然斯柯达品牌表现出了年轻化、“大众汽车化”的趋势。可在细节之处,斯柯达车型,比如明锐,还是留出了使这个品牌得以长期独立存在的空间。比如乍看之下比较愚钝、实则操控趁手的四辐式方向盘。尤其方向盘上的滚动按键,手感较好,操作也比较灵便。
中控台的布置同样没有太多新意。位于顶端的是呈现效果比较陈旧、功能性尚可的多媒体系统。中间是降温较快、效果持久的双温区自动空调。继续向下,中控的外沿持续向内收紧,并在贯通变速箱挡把、手刹、狭小的杯托之后,以瘦成小窄条的储物盒、后排出风口收尾。受益于此,前排乘客获得了比较宽裕的横向活动空间。同时,中控储物盒的盖板可以向前滑动,从而与门把手附近的手枕一道,为前排乘客搭建了支撑、包裹到位的驾乘空间。
在车身宽度小幅度增长的同时,换代明锐的车身长度增长了9厘米,轴距则伸长到了2.686米,从而为后排乘客创造了比较奢侈的腿部空间。后排的头部空间同样宽裕,身高大约一米八的乘客在保持正常坐姿的状态下,大致还保有一拳的头部富余量。
而且,椅垫的填充物比较柔韧,真皮皮面的质感也比较细腻,整体舒适度令人满意。只是,后排的椅垫稍短,另外,后排中间席位腿部区域的凸起比较明显,不得已而落座于此的乘客只能通过侵占左右两名乘客的腿部空间,才能确保自身的乘坐舒适度。
良好的舒适性需要上文提到的宽大空间、舒适座椅,同时也离不开静音效果较好的车辆设计以及整体调校偏舒适的底盘系统。伴随新平台的启用,新明锐与新高尔夫一道换装了扭力梁后悬挂。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如果稍加注意,多少还是能感受到源自后桥的叛逆。尤其以较高的速度碾过减速带时,可以比较清晰地感受到后桥较为生硬的跳动。如果此时伴有转向的动作,后桥跳动、扭动的迹象将更为明显,当然,此处不排除心理暗示的影响。
在绕桩测试中,后桥对操控性的限制则显露无遗,尤其在入桩过程中,仅靠听觉神经,已经能感受到后桥与地面剧烈的撕扯。这其中夹杂着ESP的修正,同时还带有轮胎抓地力严重丧失、试图挣脱而又被拽回地面的声响。对此,测试总监表示:“同样改用扭力梁,明锐在绕桩测试中的表现不如高尔夫。”
进入紧急变线环节,明锐呈现出了较高的稳定性。具体表现为:首先,转向系统对车头、车身的调度精准而直接;其次,悬挂支撑到位,车身并没有呈现出无法挽救的垮塌;最后,极限状态下,车身的负载反应并不过分。这一点似乎应该归功于车身减重。相比老款车型,新明锐的车身重量降低了大约100公斤。与之对应,欧系同级别车型的整备质量大约维持在1.4吨的水平,而明锐仅为大约1.3吨。
车重的降低有助于操控性的提升,同时可以直接促成油耗的削减。在标准线路油耗测试中,明锐给出了6.8升的百公里综合油耗。而且,前提是,明锐换装了动力性小幅提升的1.4T发动机。在7挡DSG变速箱的调度下,明锐在畅通路段的动力表现几乎可以用“行云流水”来比拟。置身拥堵路段,变速箱的换挡逻辑同样比较清晰,几乎不会出现让人意外的顿挫。唯一需要适应的是,在D挡模式下,变速箱呈现出过高的升挡积极性。甚至在时速五六十公里时,变速箱很可能已经动用了第7个挡位,此时,明显能感受到来自发动机的抱怨。
另外,或许是出于降低风阻的目的,新明锐装备了造型小巧的后视镜,但并没有使用双曲率镜面。对于风格谨慎的驾驶员,只好通过前仰后合、调整视线以确保变线的心理安全。同样需要适应的还有下文即将提到的语音操控系统。
出于确保实用度的考虑,明锐延续了掀背式的行李厢设计,并将装载空间由560升提升到了足足590升。同时,斯柯达还为明锐准备了比较丰富的高端配置,包括第二代自动泊车系统、带有12个雷达探头的泊车辅助系统以及语音操作系统。前两者在过往的测试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可靠性及便利性,新明锐配备的这套系统同样高效、智能。通过渐变的碰撞警示音,配合低速状态下比较轻盈的转向系统以及相对紧凑的车身,驾驶者可以轻松自如地泊车入位或是穿过狭小的街巷。语音操控系统则稍显画蛇添足,在过往几天的试用经历中,除了“取消操作”这项指令外,通常需要耗费较多的耐性才能“迫使”语音系统做出称心的操作。
再看费用,由于装备了直喷增压发动机,建议加注95号汽油并使用全合成机油。按照4S店的收费标准,常规保养的花费大约为800元,保养间隔为半年或7500公里。鉴于较低的油耗水平,上述使用、维护费用还算合理。
总得来说,明锐可以满足大多数人对于一款紧凑型家用轿车近乎全部的期待,包括宽大的乘坐空间、较高的实用度、舒适的驾乘体验以及相对较低的使用费用。前提是,你能接受这个品牌,以及这个品牌一以贯之的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