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甩掉领带,脱下西装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 2019年07月26日 09:45

市场

新的创造时代到了。修改一下李总理的“互联网+”的说法,有的应该是“互联网化”,更多的应该是“+互联网”,当然还有“互联网创”。

“我每次来跨界的论坛,我也觉得很年轻。以前我作报告总是西装领带,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以后你参加互联网的讨论,领带是不能戴的,今天上午我听了沈晖的话以后觉得西装也不能穿了。”

6月9日下午,第七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关于智能汽车的演讲开始前,沃尔沃中国区研发副总裁沈峰如此感慨,然后当场脱掉西装,令全场掌声雷动。

这个细节,估计包括我在内所有在场的人都印象深刻,从此成为我们人生记忆的一部分。沈峰的说法实际是为我们的论坛性质作了准确的定义——跨界的、互联网的,破除繁文缛节敢于直言的——也正因为如此,今年的论坛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确实,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自2009年创办以来,今年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这里,我代表《汽车商业评论》向所有参加本届论坛的商业领袖和精英们鞠躬致敬,感谢你们货真价实、全心全意的演讲、提问和讨论,让我们的论坛成为中国汽车界乃至商界最好的论坛之一。

就私心而言,我希望能够把后面的“之一”去掉,但这实际并非我所能论定的,自己也很清楚,这个名字非常正统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需要我和我的同仁,在新形势下,甩掉领带,脱下西装,继续努力。

今年的论坛上,我提出了“汽车四化”概念,即全球汽车产业正迎来智能化、电动化、电商化和共享化四大趋势,中国汽车业必须要顺势变革。这个观点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和激烈讨论,让所有参与者得到了“恶补式、填鸭式待遇”,但获得的效果却如沈峰说的“身心的巨大愉悦”。

这一期的《汽车商业评论》杂志,我们汇聚了16场主题演讲、6大平行讨论,我希望参加了这次论坛的朋友们翻阅这期杂志的时候,能够有新的思考,而未及参加的朋友们,能够弥补未亲临现场的缺憾。

当然,缺憾肯定是存在的,因为那种跨界碰撞的气氛,不在现场不可能获得,而有部分内容因为保密原因,也未能刊登。所以,如果想要得到更多,除了每年论坛之后看这本杂志,能够亲临现场会让你所得更多。

回到文前沈峰说的,参加我们的论坛要不戴领带,脱掉西装,我想这句话实际概括了传统的汽车产业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态度——不是说要忘本,而是要换一种姿态,积极应对变革。

通读这次论坛所有的文章,我有一个强烈感受,就是无论是传统汽车人还是门外的野蛮汉,他们都不存在所谓谁颠覆谁的思想,反而都强调了产品本身的重要性。

比如长安汽车副总裁李伟认为,“互联网企业的核心是传递价值,而最终目标都是提高用户的价值,并不存在相互颠覆关系”;比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说,电商颠覆不了传统的经销商,但“经销商需要转型,需要拥抱互联网技术,厂家更应依托渠道,做好销售,做好服务”;比如车易拍联合创始人蔡旭表示,“这个时代一切都可以变革,但是商业的本质、服务的本质不会变”。

作为跨界闯入者的博泰CEO应宜伦更是强调,是否对产品投入持续的热情,是否能拿出一流的产品,是否能占领用户,是成功的关键。他向全场提问:“中国有哪个品牌是像苹果这样在你心里面占有崇高地位的,你愿意卖肾买它的?我们只能免费、低价、便宜,我觉得纯扯淡,用户买的本身就不是你的价格,是价值。”

这真是振聋发聩,也正因此,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说,虽然互联网人特别能吹,但是这些人思维特别开放,特别能吃苦,对产品质量、成本等等是用极端的态度和极致的要求,“的确做了让外国人紧张、让我们中国人骄傲的企业,值得学习”。

我想,这是这次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另外一个主旋律。回到现实世界现在对于互联网的膜拜,我们是不是可以修改一下李克强总理“互联网+”的说法,对于传统的产业来说,有的应该是“互联网化”——比如对于大部分新闻媒体而言;更多的应该是“+互联网”——汽车产业的未来就是如此,但主体一定是汽车;当然,还有的应该是“互联网创”,也就是创造那些原来根本不存在的生意。

所有这一切,应该都需要我们甩掉领带,脱下西装,从内心里抛弃成见,去创造,否则就只能是叶公好龙。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