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辆国产轿车诞生始末

汽车纵横 / 2019年04月01日 19:25

市场

伊军令

60年一甲子,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有61年的历史,61年来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地由弱变强,发展壮大,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品牌。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依旧很多。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回忆我国第一辆国产轿车的诞生过程,透过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可以带给我们精神的指引,对我们如何更好地独立打造汽车品牌有着不菲的借鉴价值与意义。

CA-71“东风”牌小轿车是我国第一辆国产轿车。它的诞生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而在技术上则缺乏相应的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人手工敲敲打打制造出来的。

高层的关注

“好啊!坐上我们自己造的小轿车了!” 1958年5月21日下午,在怀仁堂后花园,毛泽东主席从小轿车下来后便兴奋地说道。毛主席说的这款小轿车,不是别款,它就是当时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刚刚试制成功的CA-71“东风”牌小轿车。之所以这样兴奋,是因为毛主席心中清楚地知道它的价值与意义,明晓它的诞生意味着什么。

它的问世代表着中国从此结束了不能生产轿车的历史,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汽车业迈进了另一个时代。

忆往昔,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百废待兴。面对几近崩溃的民族工业,毛主席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们会造什么?除了桌子椅子,连一辆汽车都造不出来。”

那时的我国马路上行驶着形形色色各个国家制造的汽车,可以堪称是万国汽车博览会,制造属于自己国家的汽车提上日程。1953年,毛主席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同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举行。毛主席亲笔题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被安置在场地中心。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崭新的总装线上,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的第一辆汽车经努力试制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我国制车造车的信心。

卡车有了,小轿车呢?早在一汽解放卡车即将问世前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上便吐露出对于开发国产轿车的期望:“什么时候我们能坐上自己开发的小轿车来开会就好了。”

领袖要坐“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一汽作为我国汽车工业最早的开拓者,责无旁贷,扛起了制作小轿车的重任,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轿车的生产过程中,掀起了设计、制造、协作和攻关的热潮。

摸着石头过河

但开发国产轿车谈何容易,当时的一汽,基本上是一整套生产卡车的建制,既无资料经验,也无工装设备,一切都要白手起家。另外,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伊始,技术问题就一直成为一个砍,让人纠结。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当时人定胜天思想的指引下,一汽员工边学边干,摸着石头过河,热火朝天地干起国产轿车来,创造了古今中外中国独有的一套轿车设计方法。没有场地,他们就在卡车总装配车间用玻璃隔出一块空地;没有经验,时任一汽厂长的饶斌就提出了“仿造为主,适当改造”的设计原则。没有零件,工程师就到本溪钢铁厂进口的废钢中,找到汽车相关零件进行测绘。

但即便是仿造,也需确立仿造的对象,也得“有根有据”,要有“样品”。1957年6月,朱德总司令将捷克送给他的一辆斯柯达轿车送到一汽,作为参考样车。同年8月,又有苏联的“胜利”、法国的“西姆卡”以及美国“福特赛飞”等样车先后运抵长春。最后通过多方比较,确定了轿车相关部件仿造改造的对象:发动机和底盘仿造“奔驰-190”;车身结构仿造法国“西姆卡”;外型和内饰件则在西姆卡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当时生产汽车不像现在是流水化作业,要求起先做汽车模型,再根据模型画出试制图,最后,再根据试制图用手工一锤锤敲出一辆样车。期间,一汽员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了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设想与构思。比如车头部分要标志为一条金色的龙,并且在表面镀有24K纯金,象征着腾飞的中华民族。当时为了找寻合适龙的图案,设计者拿着相机,跑遍了北京故宫、颐和园等古迹,并拜访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专家。经多方甄选,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龙的形象最终确定下来;车身侧面则要镶嵌毛泽东书写的“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字样;车尾的设计也颇具匠心,后大灯设计为中国古代宫廷中使用的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红纱灯,俗称“宫灯”形状;变速器则采用自己设计制造的三挡机械变速器。这样,使得这款车既彰显了我们民族的特色,又体现出与国外车型的与众不同。

如此,好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该给轿车取名字的时候了。聪明的一汽人根据毛泽东当年对国际形势“东风压倒西风”的论断。顺势给自己的轿车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东风”。样车最初用的是拼音字母“DONG FENG”,为了突出中国特色,最后换上了汉字“东风”。

1958年5月21日上午9点,东风样车准时开到怀仁堂门前,停在小花园内。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相继前来看车。其中,周总理亲自打开发动机盖,认真观察了发动机。他看了一眼说:“这是抄奔驰的。像发动机的气阀室罩,为什么不改一改?抄是可以的,外国人也互相抄,但应抄得有技巧,关键技术抄,非关键技术可以改得让人看不出来。”

周总理的话语,道破了当时我国汽车制造的尴尬处境,那就是技术。虽说第一辆小轿车的研发过程中,我国人民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但不可否认,自始至终“民族的”与“国外的”两股力量对比就一直没有停歇,如何处理好独立研发与国外技术的关系在当时就已经成为一个问题,横亘在我国汽车制造业的面前。随着时间的流逝,为了获取先进的技术,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的汽车公司纷纷从自主研发踏上与国外合办企业的方式,试图依靠合资模式的技术引进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但这又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但同时又成为阻碍自主开发的“结构性障碍”,使中国轿车工业丧失了原有的自主产品开发的平台,少了早先那股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与动力。endprint

造车的高速度

制造CA-71“东风”牌小轿车前,中国要做小轿车的消息传到苏联专家的耳朵里,苏联专家直摇头,“想做轿车?你们别那么快。” 因为那时解放卡车刚刚出厂,而轿车工艺难度不知要比卡车高出多少倍,他们怀疑中国轿车的自造能力。这种怀疑也情有可原,因为即便在今天,一款新车的推出,需要开发的过程也是极漫长的,有时甚至需要3-4年的时间,何况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可第一辆东风牌轿车的试制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当时“大跃进”风声渐起,一方面,一机部给一汽厂下达了生产小轿车的任务,并提出了“越快越好”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家有着极大的热情,干国产轿车的士气高昂,不少人吃住在生产现场,甚至把行李搬进了车间。汽车制作过程中,设计处4个昼夜便绘出了样车图纸,铸工车间7天便浇出了全部铸件,发动机、变速箱更是3天3夜便被制造了出来,各工种基本上都在几天之内把设计和制造任务就完成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速度的神话。

但也许正应了那句“欲速则不达”,在追求速度的同时,质量却可能重视不够。加之第一次制造小汽车,技术还不算成熟,东风轿车经常发生故障,最终也没能批量生产。另外,由于“东风”车型不大,并不适合首长们乘坐。东风牌样车就这样在生产出来后的一个月就被迫戛然而止,总共制造了30台,之后一汽便紧锣密鼓地投入到部署后来影响国人近半个世纪的CA72红旗牌高级轿车的生产中去。

一个刚诞生的品牌,需要实践的打磨,需要时间的洗练,逐步走向完善。可惜历史没有给它纠正自我的机会,在整个汽车工业史上仅短暂地存在了一个月,就把它拖入历史的长河中。尽管如此,东风小轿车依旧为后来人们制造高级汽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我国民族工业的骄傲,为后续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谱写了一个值得骄傲的开头。

集粹苑链接

国产CA-71“东风”牌小轿车

1958年5月12日,国产CA-71“东风”牌小轿车在机修车间试制成功。生产编号为CA-71,CA为生产厂家一汽的代码,7为轿车的编码,1代表第一辆。该车车型为流线型,车上部呈银灰色,下部绛红色,4门6座,装有冷热风。发动机罩前上方镶有一个小金龙,车灯是具有民族风格的宫灯,配备有直列四缸顶置式高速发动机、三挡机械变速箱。发动机最大功率达70马力(514瓦),最高车速可达128公里,耗油量为百公里9-10升。endprint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