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质检员”眼里的汽车测评

中国汽车市场 / 2023年05月31日 22:03

车讯

第一次见到不让人“等”的专家

不经意间的一个回头,让记者意外地发现在活动大厅的贵宾休息区的角落里,只有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先生静静地坐着,手里捧着一本寰球汽车年度车评测打分手册,认真地一页页翻看着。记者不禁心头一惊:刚刚七点半,专家已经到了!而这位当天到场最早的专家组老师,正是记者当天要跟随采访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三处综合部部长王强。

记者赶忙放下手头布置会场的工作,跑过去与王强接洽,并送上早已准备好的手套、帽子和羽绒服,还不忘问上一句:“您吃早饭了吗?”毕竟,零下十来度的天气,从亦庄到怀柔,王强是垮了一个大北京来的。果不其然,王强还没吃饭:“昨晚才接到任务,早上要求来得早,怕迟到了。”谁都没想到专家能来得这么早,没能专门为他们准备早饭,只能委屈王强跟我们一样吃了已有些凉了的油条和米粥。没想到王强却不以为然,并亲切地对记者说:“这么冷的天,时间又这么早,准备的这么周到,真是难为你们了。”王强的理解和随和,瞬间化解了记者因招待不周而心生的窘迫。

认真不糊弄

虽说是“临时受命”,但身为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王强依然保持了科研者的严谨,一天下来,43辆车的——试驾测评下来,始终如一地认真对待每一辆车的测评。毕竟,在一个质量检测人员的眼里,除了车的性能之外,车中人的感受和安全才是更重要的。每一辆的外观、内饰、动力、操控、安全性能、智能互联、性价比,方方面面,王强都给了自己的点评,和专业的陪驾一路沟通。

“质检员”眼中的车市

活动结束,天已日暮,王强告诉记者:“很感谢能有这个机会来参加这个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我们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我是从事产品认证行业的工程师,今天通过43个车型的测评,我感到我们民族品牌的汽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当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来赶超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的产品质量。”

王强给出的理由是:“这几年,我们自主品牌汽车的外形上来了,而且还挺漂亮,但是只做工艺就差了些。用刚才咱们那位陪驾教练的话就是“适合在楼上看。”工艺糙了些,技术上也糙了些。同样很明显的是一进入车内,就能闻到很刺鼻的气味。这几年,我们国家的质检工作进步挺快的,对汽车的可靠性要求也上来了。对车内有毒有害物质也有了要求,对车内空气质量也有了评价。虽然国家还没有强制标准出台,但已经成为鼓励检测项目。”

活动当天,天气特别好,北京难得能有几天蓝得能让人感动的天空。当记者问及王强对新能源汽车的看法时,王强给出的却不是跟当天天空一样,能让人深感振奋的答案:“新能源发展得很快,国家给的补贴比较多。但我们的购买力还是有限的,在各种配套设施不是很齐全的时候,冬季续航里程大大缩短等电池技术问题不解决,单靠补贴,未必是长远之计。再说,电能的来源未必环保。现在国外也在发展纯电动,但是声势没有国内大,毕竟这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反而我们对国外发展已经很成熟的混合动力车却忽视了。发展混合动力也是一个方向,因为比较实际。”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