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玲
中央财政已经建立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明显的成效,汽车工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发达的汽车工业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的焦点,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制订了很多有利的措施去推进。
中央财政将创新政策的思路、探索建立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长效机制。消费补贴的政策初衷是培育初级市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长期执行这样一种政策,企业容易患上政策的依赖症,缺乏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行业容易出现低水平的盲目重复扩张,要把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最终还是要建立市场化的长效机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务院领导的多次重要批示精神,中央财政将突出机制创新,建立可持续的市场扶持政策,扶持政策主要有两个大方面。
一方面是完善补贴政策,建立遴选机制和淘汰机制。
一是提高技术门槛,强化补贴政策对促进技术进步,规范守信企业的正向激励作用,保持2016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补贴的技术门槛,使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获得补贴,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二是落实好补贴政策退坡,倒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增加企业增加技术进步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的紧迫感。2015年初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前发布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标准,现在的关键就是落实好。三是健全监督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堵住骗补的漏洞,对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审核把关不严,存在企业骗补的地方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另一方面坚持市场取向,坚持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没有实现从政策的拉动型向市场驱动型的转变,内生发展动力依然不足。探索建立市场化的长效机制既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中长期政策的方向,相比直接的财政补贴,更应当借助市场的力量激励和倒逼企业,把更多的资源投入产品研发上,避免部分企业对于政策过渡依赖和骗补的行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建立该项制度,不断完善新能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