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魔鬼丛林

汽车之友 / 2020年02月27日 18:42

车讯

胡子

第20届国际雨林挑战赛(RFC)马来西亚总决赛

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除了克服泥泞的道路之外,更主要的还是要和雨林的湿气作斗争,在雨水和汗水里浸泡了好几个小时后,会耗尽你身体里的能量。因而,RFC又被誉为全球最艰难、环境最艰苦的赛事。

第20届国际雨林挑战赛(RFC)马来西亚总决赛自2016年11月26日从吉隆坡发车后,经过9天比赛,于12月5日在马来西亚的度假圣地金马伦圆满落幕。2016RFC总决赛其吸引来自中国、俄罗斯、巴西、阿根廷、捷克、泰国、印尼、越南及马来西亚36辆赛车参赛,来自中国的车组共有四辆,分别是127号中国同胜车队杨钢/吴斌、128号李柏寿/Lee Hork Yim、129号縱贯线车队的邓进勇/伟成及230号李辛/曾卡。

最终,来自马来西亚沙巴玛吉斯轮胎车队119号Chang Chiew Shen(常迟深)/EdwardBenggonDf以2203个积分成功卫冕,继2015年后再度获得马来西亚站全场冠军。来自俄罗斯的104号Kulbak Roman/Pavel Kovalenko以1分之差获得亚军,他的队友105号LyubarenkoValeriy/Katkov Andrei获得季军。

中国队方面,129号纵贯线车队的邓进勇/伟成获得全场第7,128号李柏寿/Lee Hork Yim获得3000CC以上柴油组季军,230号李辛/曾卡获得3000柴油组季军及永不放弃奖,中国同胜车队杨钢/吴斌获得中国组第三名及特别贡献奖与最佳改装奖。

黄仁安创始 20年成就国际影响力

马来西亚国际热带雨林挑战赛由Luis J.A.Wee(黄仁安)于1997年利用马来西亚一片世界上最古老(距今1_3亿年)的热带雨林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貌创办起越野挑战赛,经过20年的发展与推广,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性汽车竞技赛事之一;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举办分站赛,是世界十大汽车顶级赛事中唯一的雨林汽车赛事。

国际雨林挑战赛是以考验汽车通过性和团队合作为宗旨的汽车越野运动,赛程浓缩了公路行驶、土路、泥泞、涉水、陡坡、独木桥、绞盘牵引甚至车辆浮渡,比起越野拉力赛而言,更能还原越野车的全地形概念。10个比赛日的赛制和整体赛道设计是对赛车性能、车手的驾驶技术、主副驾配合、自救能力及体能极限、后勤补给服务进行全方位的考验。参与者需要在纯自然的、高难度的赛道,多变的地形地貌及变幻无常的气候与湿热难当的环境中,克服地狱般的比赛条件和竞赛要求,这是对人类生理和心理极限的挑战,同时也是对改装车辆的检验。

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除了克服泥泞的道路之外,更主要的还是要和雨林的湿气作斗争,在雨水和汗水里浸泡了好几个小时后,会耗尽你身体里的能量。因而,RFC又被誉为全球最艰难,环境最艰苦的赛事。

解读比赛规则 绞盘最关键

和往年一样,2016年的第20届RFC路线也分为行驶路段和比赛赛段。行驶路段有时是公路,更多时间是丛林中废弃的伐木小路;出发时全体人员一起走行驶路线到比赛地点扎营,然后在营地周边选择几个赛前堪路时选好的适合比赛的陡坡和溪流作为赛段(SS),拉起赛道旗就地开赛。通常一个营地会驻扎一到两个晚上,举行1-4个SS比赛。赛段编号从比赛第一天的第一个SS(SS1)开始顺序累积,本届赛事一共经历了23个SS,赛后拔营再驶往下一个比赛营地。

RFC的成绩计算方式与我们的越野拉力也有所不同,在RFC中参赛车组是采用这一种方式的:在发车前由主驾下车按动计时器,完成比赛后再按停计时器。每个SS的第一名获得100个积分,第二名95分,第三名90分,第四至第十五依次递减3分,第十六开始递减1分。当然每一个特殊赛段也设有最大用时,超时就会被劝退。暮光区的“死亡之路”T3穿越赛不设最大限时,但必须三辆车同进同出,完成后各得100分,单独完成的只得50分。每个SS如果有发车,但没完成比赛将视作DNF,得20分,如果没有发车被记录为DNS,只得0分。

雨林挑战赛几乎是唯一一个需要使用绞盘的汽车越野赛,对于绞盘的了解与使用甚至远比车辆本身还重要,因而绞盘又被称之为第五个轮子。在国际雨林挑战赛上,常见的有两种绞盘:一种是PTO绞盘,另一种是电动绞盘。PTO绞盘以分动箱输出动力为动力源(Power TakeOff),在分动箱上再分出一条直轴作为绞盘的动力来源。在RFC的比赛中,想要利用树木作为一个受力点,必须要使用树木保护器,否则就会面临扣分。而拽倒或撞倒任何一棵站立的树与拉警戒线的竹杆,就要面临严重后果,系着红白带子的树是不允许使用的。由此可见,RFC的比赛虽然是借用热带雨林这一自然地貌进行比赛,但在比赛的同时又在尽力保护雨林。为此,RFC还专设了一个最佳环保奖,以奖励环保意识最好的车队。

雨林三步曲 演绎无穷魅力

2016RFC赛事除了“掠食者”、“终结者”、“暮光区”三个主要赛段外,还有前后两天的场地赛。在三个主要赛段的比赛中,难度最大的应该是“暮光区”的组队穿越线路,这一条线更被各国车手誉为“死亡之路”,成为每年参赛车手的噩梦。

2016的RFC,如果说让参赛车手留下梦魇的暮光区穿越赛道是整个比赛的高潮部分,那么“掠食者”、“终结者”两个赛段日及设在关丹和金马伦两天的场地赛,则是比赛的推进。11月27日,在关丹城外一个警察基地所进行的雨林场地赛,坐落在郊区,可让观众近距离观看,感受这一种比赛的无穷魅力与参赛选手们的无限创造力。热带雨林挑战赛是一种慢越野,有别于其他越野拉力赛那一种稍纵即逝,能让来到现场的观众看到参赛车组是如何驾驶车辆通过自然障碍点;当面对拖着绞绳从你身旁跑过的副驾时,你甚至能听到他的喘气声。RFC赛道的SS赛道都不长,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障碍点而设的往返赛道;比赛是分组分赛道进行,因而使得前来观看比赛的观众能有所选择性地观看比赛;观看性较强,难度点较大的赛道往往是内外围上几层观众。

暮光区的“死亡之路”

11月28日进行掠食者阶段的比赛,设在原始热带雨林边缘,赛道以河道为主,当然还有一段原始森林。河道的深水区及巨石滩,森林中的淤泥都成为一道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才能逾越的障碍,难度要比金丹的序章篇有所提高;也就是从这天起正式拉开2016RFC国际雨林挑战赛马来西亚总决赛的序篇。从阶段名称中,不难看到组织方的用意所在,先来上个相对较为容易的比赛,好让参赛车组有一个热身并获得一个好的积分,之后在12月1日再送上一个“终结者”比赛日。

而就在这一个终结者比赛日中,因为难度加大,有多位种子车组都出现了不同情度的意外。如冠军有力竞争者来自俄罗斯的104号在一个赛段的返回时因車速过快,一个飞跳下坡时左侧车轮重重地砸在一巨石之上,致使赛车一个前空翻从陡坡上翻落河道中,左车轮钢圈及轮胎爆裂、悬挂变形。虽然几经努力利用前后电绞盘的力量将车翻正并拖到终点,但已超出最大用时。看着副驾那一个不甘就此落败的眼神,裁判人员上前的握手,现场观众安慰的掌声,此刻能明白为什么每年仍然会有这么多人不惜万里、自掏腰包前来参加这一项不设奖金且又无比艰苦的比赛。汽车运动有千百种玩法,每种比赛都有着各自的魅力所在,RFC玩的是一种挑战不可能。如果你从不接受挑战,就感受不到胜利的喜悦。

感激每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它会锻造你的意志和品格。暮光区的一条不起眼的林区伐木的便道正是一条能锻造你的意志和品格的远征之路。

整条“死亡之路”需要克服泥泞的道路,湿滑的陡坡,深深的车辙印,穿过雨季涨水的汹涌的河流,泥石流塌方区,克服了所有的这一切完成整个比赛,本身来说就是一个成功,精神意义远大于奖励。12月5日的颁奖晚会上,与连续13年参加国际雨林挑战赛马来西亚站比赛的李柏寿聊天时,当问及这13年中让他最难忘记的是什么时,这位62岁被喜欢雨林赛的中国玩家称之为“师兄”的长者没有一丝犹豫地说:是2012及2013年的“死亡之路”,17公里的路段足足花了24小个时才完成,进去前是人,出来是泥鬼。

走出不一样人生 中国车手感悟

230号唐国华/曾卡是最后一位进入暮光区穿越赛道的一组车组,基本上单兵作战而且又都是RFC新人的他们,在赛车发动机冲缸,高水温之下需要不断给水箱补充水。在雨林深夜里的低温中,在四处觅食的各种昆虫的骚扰下,早已疲惫不堪的两人卷曲着身体窝在座椅上度过一个不眠之夜。48小时之后,历尽磨难的他们终于完成这一个穿越赛道的比赛,在终点处曾卡说:2016RFC马来西亚国际雨林挑战赛最后赛段“死亡之路”我们终于出来了!这条“死亡之路”穿越路上的故事可以说上一年,只有经历过了,也无憾了。有经历,有故事,别人没走过的路,我走了,这就是不一样的人生!”

在中国参赛车手中,除来自香港的李柏寿外,来自广东汕头有着“野马17”之称的吴斌也有着多年的RFC参赛经验。赛后这位RFC的资深玩家说:“与其说RFC是赛事,不如说是越野人每年的大Party”。每年这个时候,世界各地喜欢这样纯正越野玩法的“全角”,会如候鸟般不约而至;来到这个热带国家,感受热带雨林越野挑战的魅力,享受十天身体及精神的“折磨”。豪不夸张的说,出于好奇而第一次参与这项汽车运动的人,无论是车手,后勤还是媒体人员,因各种原因,80%不会选择再次接触,当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没有一定的毅力和对这项运动的执着热爱,难以继续。同时他也谈到,如果中国的四驱爱好者想在RFC取得好成绩,必须要提前来到马来西亚熟悉车辆。因为赛车不是自己为这一比赛而进行改装的,是别人按照他们的驾驶习惯而改装出来;每一个机械对自己来说都很陌生,就连轮距也掌握不好,又凭什么能取得好成绩。

吴斌还说道:“RFC的比赛与其他的越野拉力赛一样,都在考验着后勤团队的协作力。在马来西亚参加比赛,不同于在国内,每一个角落都能遇上熟人,语言相通;在这里远离城镇之后,迷了路找人问路时,即使你的英语水平再高也问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因此你的后勤团队必须雇请一位马来人。他们有着丰富的丛林生存经验,我们在搭建营地时需要花上一定的时间才能搭起来,但他们却只需要十来分钟就能为我们搭起一个遮风挡雨的营地来。”

前几年一直活跃于国内越野赛场的李柏寿,现在已基本上定居在马来西亚,专注于国际热带雨林挑战赛。这位每年都在RFC上有所斩获的车手说:“在这里的生活压力没这么大,自己改车方便,对自己所改的赛车熟悉,自己又适合跑这一种比赛。如果要想取得好成绩,即使是成本高点,最好还是从国内改好车后运过来跑。”寿哥与野马17给了一个很好的忠告,同时野马17所在的中国同胜车队也在今年的比赛中作出一种表率。

终结者不终结 人文关怀显光辉

12月1日“终结者”比赛日的营地设在一个名为热岗的原住民小村旁,赛事组织方与当地旅游部门不失时机地在营地推出一台反映原住民日常生活的民俗表演,为我们这些来自五大洲的外来人提供了一次了解原住民生活的机会;也使得RFC赛事不只是一场比赛,而是融入了一种人文的关怀。也就是在这一个营地上,中国同胜车队向组委会捐赠了16,000元马币,用作改善原住民的道路之用。我们一百多号媒体人员在比赛期间所使用的行军床、睡袋、雨靴等一批生活物资也将用作慈善用途。

从出发到结束,2016第20届国际雨林挑战赛(RFC)马来西亚总决赛只有短短的十天,我们也就是在这十天中感受到一次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汽车越野赛。如果说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是一场人文的比赛,那么国际雨林挑战赛(RFC)则是一场家族成员之间的比赛。虽然它是小众的,但也正因为它的小众而显得更有凝聚力。每一支参赛车队、赛事工作人员和媒体人员,首先都是汽车运动爱好及崇尚自然的人,之后又因为深爱这一运动而走在一起;这也使得他们如家人般相诚相待,一起面对大自然给予他们的考验。每一次的参赛,对他们来说除了是一次聚会,更多的还是一次自我意志力的提升。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