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车企的世界杯营销变“鸡肋”

汽车周刊 / 2020年01月05日 12:15

车讯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如约而至,一场全球大party正激情上演。场内,球员教练们激战正酣,斗智斗勇;场外,一场营销的商业大战早已鸣锣开打,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绿茵场上的较量。刚刚开幕的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车企再次成为这场大战的绝对主角,整个杯赛的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都被众多汽车品牌无缝包围。仅在笔者观看央视体育频道的半小时时间里,粗略统计下来,已出现了四个不同汽车品牌的冠名广告。

为何车企会对世界杯营销趋之若鹜?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说过:“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权威数据显示,一个企业想要在世界范围内提高自己的品牌认知度,每提高1%,就需要2000万美金的广告费,但借助大型体育比赛,这种认可度可提高10%。

于是,汽车品牌全方位抢占各类世界杯广告资源:赛事官方赞助商、电视台或视频官方赞助商、国家队赞助商、媒体赞助商等,还用上了各种特色营销手法。这其中,有大手笔的“官方派”现代和起亚,十五年来一直是世界杯及FIFA主管下十多个国际足球大赛的官方赞助商。也有东风日产这样的“媒体咖”,冠名赞助了央视某赛事直播栏目,品牌露出频率和覆盖率也相当可观。还有一部分车企选择了更经济的方式,如赞助几大门户网站世界杯专题的某板块,在互联网时代,这也不失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尝试。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世界杯固然是黄金资源,但如果所有车企都去争抢,极有可能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汽车品牌如此密集扎堆的情况,是否会造成审美疲劳,进而影响投放效果?答案可想而知。

即便有车企利用在世界杯期间的狂轰滥炸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一个月过去,世界杯效应退去,还有谁能准确记得哪些品牌冠名了哪个栏目,哪款车赞助了哪个版块。花了重金,最后只是做了短期宣传,对品牌提升也没有显著效果。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恐怕需要车企,尤其不是那么“财大气粗”的车企慎重考虑。

通过笔者对近期汽车品牌在世界杯前期及期间营销行动的观察,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首先,世界杯营销需做到精准、深度,找到品牌内涵与足球赛事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深入挖掘,而不应浮于表面,浅尝辄止;其次,要做到线上线下结合,广告要打,终端的线下活动也要同时开展,才能给消费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在各类品牌中脱颖而出;最后,如果不计划在体育营销上长期投入,不妨将世界杯作为借势对象,做一些小型、短期的促销活动,相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私人订制的今天,雷同的东西早已提不起人们的兴趣。世界杯对一部分人来说是“兴奋剂”,在另一部分人看来也许就是“毒药”。一句话,足球是圆的,做世界杯营销,还需多动动脑筋。endprint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