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以波
近期,业内关于“双积分”政策即将实施的消息不胫而走。虽然目前官方还未正式出台,但“双积分”政策的出台犹如在国内汽车市场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短时间内震动了汽车圈。那么,这一政策真能改变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现状?
所谓“双积分”到底是何物?
2015年以来,在1.6L及以下车型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强势带动下,国内汽车市场终于告别了此前持续的“微增长”发展,市场积攒多年的潜力爆发出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汽车销量2802.8万辆,这也是国内汽车首次全年销量能够突破2800万辆大关。由此可见,购置税优惠政策对促进汽车消费的作用不言而喻。
或许是看到了刺激政策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大获成功,对于长期处于各项政策“呵护”下的新能源车,本次怎甘仅作为看客?
早在去年9月份,工信部便首次公布《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进行“并行”管理的机制。尔后,被业内广泛称为“双积分”制度。自从那时起,各方关于未来影响新能源车走势的决定性政策充满了期待。两个月前,新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有一个明显的改变:去掉了此前“暂行”两个字。可不要小看了这个细微改变,此举意味着双积分管理办法将成为长期既定政策。
笔者了解到,“双积分”实际上指的是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两个积分的核算主体都是乘用车企业。其中,油耗积分由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通过计算得出;新能源汽车积分则根据车辆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进口数量等指标计算得出。如果企业燃料消耗的实际值低于达标值,则产生正积分,否则将产生负积分。而新能源汽车积分的实际值大于目标值则产生正积分,反之则为负积分。
因此,油耗正积分允许结转和在关联企业间转让,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只允许自由交易,不能结转。同时,油耗负积分和新能源负积分必须在报告发布年度内抵偿平衡,即上一年度产生的负积分本年度必须抵偿归零。
新能源车市场将迎来诸多新面孔
“虽然很想买新能源车型,但市场的可选择空间较为局限。”不少消费者在去4S店体验后都有这样的感受。的确,无论在车企品牌还是车型方面,今天的新能源车市场可供消费者选择空间还较为有限。反观全球汽车市场的“老司机”,传统燃油车在各个领域表现都十分成熟。轿车、SUV和MPV三个主要细分车型都不乏领头车型“坐镇”,让人们印象深刻的明星车型更是数不胜数。正因如此,无论你有多么苛刻的要求,在广阔产品阵营中总有一款车型适合你。
不可否认,由于发展时间有限,备受瞩目的新能源车即便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利好政策,但发展终究需要一个过程。车型种类选择少、改款换代速度慢、数量较为有限,无需刻意寻找,新能源车市场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不难看出,新能源车数量较少极大的影响着消费市场的选择。按照目前新能源车销量速度来测算,今年很难完成中汽协官方制定的70万辆销量目标。让人欣喜的是,随着新能源车发展路线愈加清晰,各大车企重视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今年国内各大车展现场,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都是旗下重点推出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有40余款新能源车型上市。在经过几年市场初期发展后,已经有包括比亚迪、吉利、江淮等多款车型成为新能源车领域的佼佼者。
可以预见,在“双积分”政策实施压力下,各大车企唯有增加新能源车型布局一条路可以走,这会直接使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氛围变得火热起来。崔东树直言,新政明确要求车企必须将新能源车型作为产品规划的一部分,为了满足这一硬性指标,短期内或迎来新能源车上市的高峰。
“趕鸭子”上架需引起业内警惕
未来,国内上市新车中,新能源车注定是主要细分市场之一。按照往常经验来看,当解决了市场产品匮乏的问题后,市场往往会出现明显增长。不过,原有发展规律能否“复制”到新能源车领域,目前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目前来看,为了及时获得高额的国家和地方双重补贴,很多车企在新能源车的布局上缩短车型研发时间,选择直接在原有燃油车平台上打造而来。如此一来,虽然极大的缩短了车型落地时间,但整车的品质和性能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发布中国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形象、感知质量和性价比得分与燃油车均有较大差距。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抱怨率为22.6%,比燃油汽车高8.6个百分点。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本次各大车企面临“双积分”的压力更为紧迫,会影响整个企业正常发展。
面对急迫形势,各大车企如果不能认真总结经验,下大力气修炼好内功,还继续为了迫于政策压力盲目上马新能源车,市场上新能源车整体质量依然堪忧。对此,崔东树表示,新能源车的整体品质永远是最好的代言人,这需要车企不断努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新能源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