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百人会该干啥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 2019年07月26日 01:18

车讯

贾可

5月5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工信部部长苗圩等一干重量级官员出席由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领衔,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和财政部指导的“电动汽车百人会”在清华大学的成立大会。

陈清泰表示,“百人会”是打破行业学科所有制和部门的局限,搭建一个通过研究和交流,推动电动车及相关材料、制造、信息等学科和城市规划、能源供给、交通及信息化的多领域融合,协同创新的发展论坛。

2012年,李岚清邀请陈清泰和吴敬琏讨论电动汽车发展问题。2013年10月又有过一次讨论,李岚清希望他们能够搭建一个非官方的推动电动车发展平台。

《汽车商业评论》对这个虽然非官方但是官方背景很深的第三方智库有些想法和期待。它应该发挥怎样独特的价值,它的意义在哪里?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或者说电动汽车产业搞了这么多年,雄心勃勃的计划和目标屡屡落空,从小到大的各种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也是形同虚设,要怪市场不成熟吧,特斯拉一来似乎又使应者云集,这一切都弄得政府感到很尴尬。

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认为都是因为政出多门,各走各的路,各吹各的调,最后出了问题,板子都不知道要打在谁的屁股上。

你或许会说,原来不是国务院领导让工信部牵头搞这个事情吗?但即使牵头,它也不能命令其他部委和机构,结果牵来牵去也是虚的,再加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博弈,电动车的事情还是一头雾水。国外已经高歌猛进,我们似乎还在原地踏步,而且大家的信心也已经丧失不少。

电动汽车百人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汽车商业评论》觉得这是中央高层的意识在觉醒。这相当于是政府各决策机构有了一个共同的协调机构,对于电动汽车的各种争论能够在这里获得一个相对统一的意见,这样方便大家决策,或者说有关部委可能不好意思对于大家都同意的事情唱反调。当然阳奉阴违的事情或许还会有,但起码要好很多。

这个机构有这么大的能量吗?我们觉得可能会有。

你看看“百人会”,它的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理事会成员,大多数非常显赫。大一点的汽车集团,除了广汽没有进入,大多头头脑脑都进入了。这种规格,我们理应对它有更高期待。它不能也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国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第三方智库。

说实话,中国汽车界,类似的论坛、组织、机构已经多如牛毛,我们不缺这样的机构,但是缺能够对政府决策真正起作用的论坛。

电动车百人会,至少是离政府耳朵最近的大喇叭,或者说它已经将政府里需要听这个大喇叭的人都围进来了,它能够在中国电动车管理者步调不一致或者乱走的时候,能够起到最大的提醒作用。

掌舵电动车百人会的这批人最突出的力量,就在于他们讲的话能够有人听,而且不太容易和利益挂钩,有较大的决策影响力。

我们更深的期待是,这个百人会最好能够催生出一个全部统一管理电动车的政府部门,比如“国家电动车产业管理局”。这是中国电动车能够向前跃进最关键的一步,《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如果没有这一步,电动车在中国发展还是举步维艰。

这就像京津冀一体化一样,没有强有力的更高级别的领导直接介入,或者说没有政府体制上的保证,一体化进程只能是磨洋工,可能最终还是个空中楼阁。

记得2009年底,就在国内各种电动车产业联盟风起云涌的时候,科尔尼的孙健就建议,吸收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大飞机”的成功经验,在国务院之下建立“国家电动车产业管理局”来全面统一管理有关电动车的规划、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标准和实际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国家级电动车核心部件企业或托拉斯来确保中国企业在电动车产业中的领导地位。

当时《汽车商业评论》一起呼吁了这个事情,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个政府机构没有成立的可能性。现在各种“血”的教训让政府部门头脑也清醒了很多,电动汽车百人会得以成立就是一个证据。

所以我们就得寸进尺地想,这个百人会与其有很多的目标,不如就奔着实现一个目标——推动中国电动汽车管理一体化去努力,游说各部门,做通最关键人的思想工作,倘若成功,这是他们真正的成就,而这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下,应该是能够做到的。

当然,可能我们又想多了。endprint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