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活汽车流通应发力的四个关键点

汽车纵横 / 2019年01月04日 04:46

车讯

近年来,国内新车销售增速已明显放缓,过渡至微增长阶段,被上一阶段高速增长所掩盖的种种矛盾及带来的新问题一一浮出水面,与新时期的产业发展新需求一起冲击着国内原有的汽车流通体系和体制。如何避免库存高企、平衡厂商关系?如何将经营方式的选择权真正交给市场和企业?如何为盘活巨大的二手车存量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如何推动汽车报废回收再利用?汽车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的重要职责之一便是拟订汽车(新车、二手车)流通政策并组织实施,按有关规定对汽车流通

行业进行监督管理,指导报废汽车管理工作,负责老旧汽车更新工作,规范汽车市场。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政策处

处长肖荣臣在2016中国汽车论坛上透露,改革内容将涵盖新车、二手车、报废拆检等整个汽车流通周期。未来汽车流通领域将发生怎样的变革?改革的重点工作有哪些?将如何推进这些工作?今年围绕这一领域将出台哪些重要政策?将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当前的国内汽车市场我认为还不错,有面有点。从面上看,2015年国内汽车市场销量2459万辆,增速达4.7%,既是国内新高,也是全球第一。

亮点也很多: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枝独秀,不论生产还是销售,都达到了3倍以上的增幅,对国民经济贡献非常大;汽车类销售占社会消费者零售总额25%以上,如果加上相关的汽车旅游类消费,占半壁江山是没有问题的。汽车行业的顶梁柱作用不曾减弱。所以作为汽车流通行业人士,要有使命感,要有荣誉感。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国内的汽车产业?

第一、要准确定位国内汽车产业,包括汽车流通领域。国务院文件明确汽车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稳增长、扩消费的重要领域。

第二,汽车产业是改革的重要抓手。汽车流通涉及稳增长、调结构、去产能、去库存,同时也是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领域,而且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第三,要找准发展方向,把握发展趋势。国内汽车行业正由以前以产品供给为主,逐渐向以服务供给为主发展。车企越来越重视售后服务,现在还处在一个产品加服务为主的阶段,最后的目标还是以服务为主。

如何推进结构性改革

如何看待2016年乃至整个“十三五”时期的汽车流通领域?可以肯定的是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速不及以前快,不可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汽车流通领域新常态的特征已经体现得特别明显,无论是结构优化还是增速放缓。

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汽车市场的重心下移,从城市市场逐渐向农村市场转移,应更多关注二手车市场以及售后服务报废拆检市场。

关于创新,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给国内汽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新鲜活力。

还有绿色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使用体验包括续航里程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这一产业将实现突破式发展。准确把握这几个特征,才能有效推进汽车流通领域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全流通周期如何放开、搞活

今年汽车流通领域总的发展思路还是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从汽车全流通周期着眼,即从新车、二手车到报废拆检全部过程,坚持放开、搞活。 还要坚持目标导向,加快汽车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汽车流通的四化水平:第一化,要构建新型的汽车流通体系,提升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体系的社会化水平;第二化,要加快推进汽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汽车产品和服务供给多样化水平;第三化,要完善汽车流通全周期管理,提升事中事后监管的信息化水平;第四化,要加快制度建设和改革,提升汽车流通企业的管理法治化水平。明确一个目标——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汽车流通体制;八字方针是“放开、搞活、规范、发展”;坚持两个导向,一个是目标导向,一个是问题导向。两个导向统一,从新时期汽车生产适应流通体系的角度加快推进顶层设计,解决可操作性问题,比如新车销售中的问题,售后服务的问题。

通过“三破三立”实现上述路径,所谓的破其实是改革,立是种发展。一是要改革以品牌授权为唯一模式的传统流通体系,要建立多种模式自由协调发展的新型流通体制;二是要改革产品、渠道、流通、市场一系列具有垄断特征的,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流通体制;三是要破除以审批管理为核心的传统管理体制,建立事中事后监管的新型管理体制。

四个发力的关键

下一步如何走,首先还是要高举改革的旗帜,进一步深化汽车流通体制改革。要抓住四个关键,一是“三个市场”(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报废拆解市场),二是“一个管理”(政府管理),部门要协同,全行业协同,搞好体系建设,包括信息体制的研究。

第二要加快职能转变方式,汽车流通领域要更积极地推进改革实践,积累更多经验,应从以下方面发力:制度和规范方面,商务部正在牵头起草商品流通法,其中对于汽车等重要商品都有相应规制,商务部还在牵头加快制定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明确提出了要加快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信息方面,按照《意见》,加快建立一个包括新车、二手车、报废车全生命链条的信息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要推进市场的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红名单、黑名单的制度。

第三要防风险。防风险要做到“三有”,第一要有定力,现在新车、二手车、报废车都在推进改革,改革过程涉及方方面面,要有足够的定力,不动摇,不停滞,要加快推进汽车流通体系的改革。第二要有准备,对风险点心里有数。现在推进的各相关试点,要重点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第三要有手段,新旧改革的制度中出现风险怎么办,要有考虑有准备,比如报废汽车的行业管理,现在好多报废汽车拿到许可后,报废业务开展得不好,将来随着审批制度改革,有一些企业就要退出。

结合汽车领域的改革,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活跃二手车市场。汪洋副总理在去年内贸流通电视电话会议上也重点提出,要搞活二手车流通,这些都给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手车是汽车流通的重要领域,要防止中间出现梗阻,打通新车到报废车中间的重要环节。

从汽车全流通领域来说,要从四个关键点发力。

第一要从新车市场发力。一是要抓紧出台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自今年1月6日起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到2月6日已经结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政策没有出台,办法只是拟定的考虑,目前不是最后政策的定论。《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发展共享型、节约型的汽车售后服务网络,加快发展城乡一体的社会服务网络,推动汽车模式创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加强新能源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体系建设,这些政策对于改善汽车流通供给侧改革,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包括降低汽车流通的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业内人士更多关注的是,征求意见稿取消了独家总经销商的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自由选择经营方式。这对于促进汽车市场竞争,增强汽车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多由市场决定,市场机制要发挥作用。

另一个受各方关注的是该征求意见稿对于零供关系做出调整。对失衡关系进行平衡,包括禁止规定库存的品种、数量和销售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去库存、去产能,真正为实现引销定产创造条件。很多车企负责人提出,不但要知道生产出多少辆车,还要知道真实的销售量和上牌的数量,这样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适合汽车市场的需求。如果不适合这一需求,生产越多,库存就越多,不在厂家的库存就在批发商的库存,批发商没有库存,就在零售商那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还强化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明确要求供应商作为提供售后服务的共同责任主体,保证新车销售体制改革以后的售后服务,不仅不降低水平,还要给它上双保险。该征求意见稿还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和举措,这可以保证消费者更加方便、及时、实惠地进行汽车消费和享受售后服务。我们的目标是“四化”,社会化是我们的大方向,社会化网络就是各方一起共建共享,提高流通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是按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精神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目前正在根据各方面的征求意见的情况加快修改完善,尽快推动出台。

还有一项工作就是要加快推进汽车进口的试点工作,目前已在四个自贸实验区推行,是供给侧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多重消费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平行进口试点工作的重点不是单纯进口多少车,更重要的是对于已有市场产生激发作用,把市场活力激发出来。未来推动平行进口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商务部等八部门一起推出了促进平行进口汽车的一系列意见,包括一系列改革措施,还有推进进口贸易便利化等措施,包括保税三个月等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对于推进试点工作可能会起到积极作用,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相关的细则。

第二,要从汽车后市场发力。汽车市场的增长动力在转换,以前主要靠前市场驱动,现在到了前后市场共同发展、均衡化发展的阶段,包括二手车交易、汽车维修、经营化保险、租赁、美容等在内的汽车后市场蕴藏巨大的消费潜力,今年的重点或者说抓手就是二手车流通,发展二手车市场不仅可以盘活二手车市场巨大的存量,还可以拉动新车市场的增量,同时可以促进淘汰老旧车的数量。现在国内年增新车超过2400万辆,发达国家的二手车与新车的流通比例一般在1.5以上,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国内数量就非常庞大了,在稳增长扩消费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第三,要从报废拆解市场发力。商务部正在加快推进307号令,即《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改革,要完善行政许可管理方式,包括回收利用、推进再制造、再利用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措施。

第四,要从行业管理发力,商务部要与整个行业包括协会、企业加强协同合作,要强化信息体系建设,力争打造一个从新车、二手车到报废车,包括与生产、进口等部门进行数据连接,将主要流通信息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目前还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整合信息资源,尽快推动这项工作。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