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新时代下2025十年规划与战略举措

汽车纵横 / 2018年12月29日 11:53

车讯

刘丽鸣

时至今日,中国各大车企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均已出炉,回顾“十二五”期间的汽车产业,国内车企在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下,既有销量缺口,也有企业发展的亮点。以长安为例,就“十二五”产销缺口而言,其对“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显得更加务实,即放眼未来十年,以十年的愿景来统领五年的规划,具体的战略举措是:着力发展新技术,包括智能驾驶与智能互联加速融合;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加速布局新业态,打造用户生态圈等。

十二五规划遇寒潮 中国品牌仍具亮点

2016年初,由长安汽车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长安汽车2015年全年累计实现汽车产量278.14万辆,较2014年同期262.75万辆同比增长5.86%;累计销量277.65万辆,较2014年同期254.41万辆同比增长9.14%。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00.7万辆,同比增长30.9%,成为中国首个年产销量突破百万辆的中国品牌乘用车,也成功跻身2015年销量排行榜前五位;新能源汽车2015年12月销量3334辆,2015年累计销量8655辆。

此前,长安汽车制定的“十二五”战略规划是:到2015年,实现整车年销量超500万辆,其中中国品牌300万辆。尽管长安2015年的销售量并未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但近年来,其中国品牌销售量在国内汽车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有赖于长安汽车旗下车型集体发力,如逸动,CS35,欧诺纷纷月销破万。2014年11月上市的长安悦翔V7,是长安2015销量增涨点之一,也为整条长安紧凑级轿车产品线注入了活力。至于逸动,2015年销量是18.2万辆,累计销量依然同比2014增涨17.7%。

当然长安2015销量累计增涨,主要凭借SUV抢眼发挥。从销量构成看,2014年长安CS75占整体比重8%,到2015年增至20%,CS35同样由14%增至18%,而且两款车销量基数很大,二者占比大幅上升是长安累计销量增涨之根本。举例说明,2014年CS75销量约5.3万辆,2015年则有18.7万辆;2014年CS35销量约10万辆,2015年则有17万辆。

2025十年规划与战略举措

在2016中国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助理、战略规划部部长谢世康就长安“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指出:“在当今中国汽车产业的新时代即将开启之际,五年不足以包含长安汽车的产业发展战略,所以一定要放眼十年,以十年的愿景来统领五年的规划,而且将三年的滚动和每年的年度计划结合起来。实施战略转型,提升盈利、成长、创新能力,努力成为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基于“愿景2025”十年战略规划的基础之上,2016年,长安有意推出六款新车,分别为CS15、CS75七座版、CS95、新款睿骋、长安CX70和奔奔EV。其中,大型旗舰SUV——CS95首次亮相北京车展,CS95将配备长安汽车最新无人驾驶及智能互联技术,以科技实力展现该款车型的产品特质与品牌价值;CS95搭载全新2.0TGDI发动机,在技术上不逊于合资品牌。另有新逸动、CS75等明星产品,对于CS75PHEV四驱系统、CS95四驱底盘、BLUE CORE 1.5TDPI概念机、激光雷达实时动态演示系统等技术展品,展示了其在智能驾驶、智能互联、高效动力等方面的成果,通过技术实力提升品牌实力。

未来十年,长安制定的“愿景2025”十年规划,共分三个阶段目标:第一步,到2017年实现产销规模333万辆,其中中国品牌179万辆,中国品牌要进入全球排名前13位;第二步,到2020年实现产销440万辆,其中中国品牌233万辆,中国品牌进入全球排名前12位;第三步,到2025年实现产销规模600万辆,其中中国品牌340万辆,中国品牌进入全球排名前10位,这就是长安未来十年愿景规划。如图所示:

长安十年愿景下的具体战略举措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着力发展新技术,智能驾驶、智能互联,两智融合将是成熟汽车的产品和服务。

自2015年,长安就发布了“654”智能化战略,并研发了无人驾驶汽车。所谓“654”智能化战略,即搭建6大平台,掌握5大核心应用技术,分辅助驾驶、半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以及全自动驾驶4个阶段实现智能化技术的产业化。

2016年4月,长安开展了一个无人驾驶的路测实验。长安睿骋两辆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出发,途经四川、陕西、河南、河北,最终成功抵达北京,行程近2000公里。该路测开启了中国首次2000公里长距离无人驾驶之旅,代表了中国品牌汽车在无人驾驶汽车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也代表着中国汽车人追赶国外其他同行的志向。

通过该路测,得到几项验证:第一是高速路段自动驾驶最高时速达到120公里;第二是相关感知系统、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对于多隧道、大弯道等复杂路面基本适应;此外也有诸多优化的问题,如进出隧道、光线复杂多变、车道线的遮挡、交运标识牌污损、不规则大货车趋近等特殊情况下的感应识别能力有待优化。

第二,稳步推进新产业,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

2020年,全球10%的销量将是新能源汽车,而中国在全球新能源销量中的占比将近20%。长安汽车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发布新能源“518”战略,目前上市6款新能源产品。

2015年,长安发布了新能源汽车“518”发展战略方针:到2025年,长安汽车的纯电动产品及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秒,到2025年,长安汽车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百公里综合油耗为1升;到2025年,长安汽车的纯电动产品单位质量每吨每百公里耗电为8度(如图1所示)。根据2025十年规划,长安汽车将投入180亿元,推出34款新能源车型,其中纯电动产品27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7款(如图2、图3所示)。纯电动产品中,商用车12款、MPV车型6款、SUV车型2款、轿车7款。由此实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达到40万辆,占长安总销量的10%;到2025年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

第三,积极探索新模式,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融合,在产品端、服务端创新商业模式。

为应对当前中国传统行业转型期的经济形势,长安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所谓新的商业模式就是互联网企业加速与传统车企的融合,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无疑都是用互联网思维来引导长安汽车,以此创新长安的商业模式。

这个产业格局无论是在新技术,还是并购、联盟、共享,以及众筹,他们的模式越来越多。在此形势下,无论是欧洲、美国,还是国内众多企业,很多都在与新的智能化、互联网公司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在这些新的模式中,长安汽车正以开放的模式加强合作,与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都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分享与合作。

第四,加速布局新业态,互联网创新及数字化衍生服务成为趋势。

在新时代的挑战下,长安也将布局新业态、打造用户的生态圈。即聚焦客户、围绕主业,围绕长安以汽车产品和服务这个核心,来打造该企业的用户生态圈。对此,谢世康指出:“今后的竞争是生态圈、生态链的竞争;那么长安汽车无论在二手车、汽车租赁、电商,以及车联网等领域都在积极布局,打造用户生态圈。我觉得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个方向,加快布局新的业态。”

汽车产业新时代下的战略转型

事实上,长安在新时代下的思考与行动,也是其在“愿景2020”、“愿景2025”规划中的一些目标正转化为实际行动。对此,谢世康指出首先要主动迎接新时代的同时,也对何为新时代、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诠释:

第一,需要新的速度。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市场平均增速6.75%,而未来十年将下降至3%左右,市场增速放缓。2015年整个汽车产业是2460万,如果每年增长100万,以三、四个点的增速持续增长,到2020年基本达到3000万。未来5到10年,即2020年到2025年基本与全球汽车产业的速度相当,所以这个速度和全球的速度同步了,中国汽车的一个新阶段,就是高保有量,低增速,应该讲这是一个新常态,一个新时代的标志之一。

第二,改变消费者的五化。消费者行为的改变,首先就是品牌化、品质化、时尚化、个性化、社交化。这不仅是未来的一种趋势,事实上已然迅速被大家感知到了。

第三,形成产品技术的五化。即智能化、体验化、电器化、经验化、平台化,这是我们对产品技术的判断。

第四,加快企业并购合作。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前10家销售占比是86.4%;2015年,该数据指标提升至90.6%,已实现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集中度提升目标。未来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并购联盟合作将更加频繁。

第五,顺应全球大集团均在战略转型的主流趋势。如福特提出做移动科技公司,大众和宝马提出服务商,都在进行转型,这说明汽车产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球汽车业把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市场,长安作为引领中国汽车产业的知名企业,其十三五规划的战略规划与决策的制定,一方面体现了长安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意在通过未来十年的关键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