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咖的中国兵法

汽车观察 / 2018年08月29日 07:17

车讯

张静++王兰++陈秀娟++李吉阳++郑劼

这是一份对国际零部件巨头在华生存状态的扫描。

上海车展之际,本刊编辑部对来自博世、麦格纳、大陆、弗吉亚、德尔福、巴斯夫、舍弗勒、博泽、霍尼韦尔、威伯科等国际零部件公司的高层代表进行了独家专访。通过对其全球业务增速的快与慢、中国市场份额的高与低、合作模式的传承与创新、研发中心的重点转移、与整车企业的同步开发、与低成本自主品牌车企的合作与纠结、与互联网智能技术的互动与突破,以及未来全球业务布局尤其是中国市场战略规划的解析与探讨,我们试图发现零部件巨头与整车企业不一样的发展态势。

2014年,是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产销国的第五年,在这一年,全球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前50强中,已有10家中国汽车品牌上榜;但与其相对应的是,在这一年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排名中,只有两家中国企业上榜,且排位均在90名开外。

任何汽车关键技术都在核心零部件,当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整车制造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时,我们的本土零部件与国际零部件巨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甚至越来越被边缘化。关注国际巨头在华生存状态,是为了引起对本土零部件企业未来发展生死涅槃的沉重反思。

1.智电汽车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智电汽车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智电汽车",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智电汽车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智电汽车编辑修改或补充。